深度報道精選:他們在等待什麼?

Print More

11月,我們來看看這些報道里的主人翁,都在為了什麼而堅持和等待。

今年5月,香港政府宣布清拆宏昌等四座工廠大廈,事前未有諮詢涉及的兩千多個廠戶。宏昌老租戶黃老闆在廠招牌下掛了一張紙皮,憤而寫下“虐殺廠戶遷成風,官運亨通上高空,窮我一身苦為口,遷拆令下化為塵”。將被推倒的工廈內,其實都是社會看不見的“大後勤”。逼遷大限前,他們卻只能自生自滅,試過兩度向政府發信,至今卻仍然沒有迴音。

11月25日是“國際消除對婦女暴力日”。禹秀英在今年3月被丈夫使用汽油焚燒,到7月底“因燒傷導致的感染性中毒,休剋死亡”。事發後整整半年,派出所才同意立案。這段期間,兒子陳昌雨遲遲不讓母親遺體火化、不為母親舉辦葬禮,擔心有第二次屍檢作為證據的必要。如今,他決心要再等法院判決,讓母親的冤屈得到伸張,才帶她回家,入土為安。

老年相親節目突然火了,一群阿姨期待着暮年婚戀,但她們依然坦率、直接,碰到不合心意的對象,也不拐彎抹角:“不是我的菜。”節目反映了老年相親市場的性別差異,也凸出了老年人和年輕人對待婚戀有深刻不同,老年人有時候令人覺得不近人情,但背後有自我意識的覺醒,也有對孤獨和死亡的恐懼。

全球深度報道網為你精選了11月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

推倒四座工廠大廈,埋葬香港職人

出品:端傳媒

“振南機器磨刀機”的盧先生。圖:林振東 / 端傳媒

“恆利機械廠 Hang Lee Machinery FTY”的招牌已經懸掛了三十八年,老闆黃先生是香港宏昌工業大廈的第一代租戶。今年5月,香港特區政府突然宣布清拆宏昌等四座工廠大廈,事前未曾諮詢涉及的兩千多個廠戶。

得知消息後,黃先生在一張紙皮上憤而寫下“虐殺廠戶遷成風,官運亨通上高空,窮我一身苦為口,遷拆令下化為塵”,牢牢貼在招牌下,控訴政府為覓地建樓,而無視老租戶。老匠人們深知道,重金買下的機器根本無法搬走,新型工廈亦拒絕傳統工業——他們的傳統技藝很可能就此遭到集體埋葬。

為覓地建屋而要推倒的工廈內,其實都是社會看不見的“大後勤”——港鐵維修急用的零件、政府部門的機器加工、基建用到的大型水泵……都仰賴四座工廠大廈內的職人供應。逼遷大限前,他們卻只能自生自滅。

燒死母親的頭號嫌疑人是父親

出品:在人間 living

母親被焚燒的家。圖:鳳凰網

禹秀英多年來不斷遭受丈夫陳繼衛的肢體暴力,沒想到3月14日這一次,丈夫竟然用上汽油焚燒她。醫院報告顯示,她的“顏面頸、軀幹、四肢多處汽油燒傷”。第一道病危通知書下達後,人在廣東打工的兒子陳昌雨尚未知道母親遭遇浩劫——在語音電話里,禹秀英謊稱自己給摩托車加汽油的時候,“不小心燒傷了自己”。

7月28日,陳昌雨在廣東結算工資,本來打算讓母親在昆明一家醫院繼續治療。就在這天,禹秀英感到劇烈疼痛,地上流了一灘血,身體不斷在床上撞,沒等來治療,便因搶救無效而去世。

幾個月過去,陳昌雨遲遲不讓母親遺體火化、不為母親舉辦葬禮,讓村幹部、村民們都感到不解。直到10月,他終於等到屍檢結果——“因燒傷導致的感染性中毒,休剋死亡”,派出所才同意立案。

如今,陳昌雨決心要再等法院判決,讓母親的冤屈得到伸張,才帶她回家,入土為安。至於父親,陳昌雨說:“等他坐牢出來,該養的我還得養,因為他生了我。”

老年相親,直率、孤獨、恐懼和愛

出品:人物

2018年,中國重慶市渝中區洪崖洞的老年相親會場面火爆。圖:視覺中國

老年相親節目突然火了,一群阿姨率先走紅。她們坦率、直接,有的直接說自己有性需求:“功能要有,用不用我的事。”有的碰到相親對象嫌棄自己歲數大,就馬上懟回去:“老牛還想吃嫩草!”有的碰到不合心意的對象,也不拐彎抹角:“不是我的菜。”

觀眾看得爽,阿姨們的金句也廣為流傳。然而在節目的背後,可以看到老年相親市場的性別差異——男性仍然比女性更有選擇權,他們通常會提出找年齡比自己小、能照顧自己的女性,相反女性通常想找能夠關心和愛護她們的,或者因為自身收入較低,而想找能給她零花錢的。

吉林電視台《緣來不晚》開播兩年,聲稱撮合了1200對老人,其中約500對“牽手成功”。張曉菊是這檔節目的責編,她認為老年人和年輕人對待婚戀有深刻不同,老年人有時候令人覺得不近人情,但背後有自我意識的覺醒,也有對孤獨和死亡的恐懼。

一個農民工思考海德格爾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出品:穀雨實驗室

圖:視覺中國

陳直今年31歲,這些年來去過廣東、浙江、江蘇、北京打工,最近在福建廈門一家做手機攝像頭的公司工作,負責維修組立機。今年8月,他完成了人生中的一個志願——翻譯了理查德・波爾特(Richard Polt)的《海德格爾導論》。他的譯作沒有出版,身邊人也大多認為哲學是無用之物,所以翻譯哲學這事本來不值一提。譯者是一個農民工,無非為故事添了一點傳奇而已。

陳直在龐大的工廠里,從早八點半干到晚八點半,在崗上穿着藍色無塵服,整個人只露出兩隻眼睛;車間沒有窗戶,時間只在電腦上顯示;玩手機是不可能的,沒什麼可以帶進去,只有人能進去。如是者,他每月賺着勉強夠吃飯的四、五千元。儘管這佔據了人生中的大部分時間,但他認為這些都只是插曲,因為“時間的長度不等於意義的長度”。

調查統計顯示,2020年中國共有2.85億名農民工。農民工依附着工廠里的機器生存,構成了一個異空間。他們置身於城市,卻自成一體。他們的生活能有什麼意義?他們能有什麼志願?這些問題往往被社會忽略或無視。

和玲娜貝兒當同事

出品:正面連接

圖:IC

迪士尼樂園是一個沉浸式的神奇世界,人偶演員必須相信神奇、甚至和神奇世界融為一體,才能參與維護神奇。這背後有一系列嚴謹的現實操作,演員扮演每一個角色都要符合身高和體能要求,面試成功後需要接受培訓,熟習不同角色的詳細設定、專用姿勢、簽名樣式,最終才穿上一般超過15斤重的人偶服到樂園“上崗”去。

在樂園裡,角色的行為舉止不能太“人”,不能做不合(設定)時宜的事,更不能拒絕遊客的要求。漸漸地,這種“神奇”會逾越界線,走進演員們的現實生活。一班演員私下合影時,大家常常擺出各自角色的動作,看照片時彼此發出會心的嘲笑。因長時間承受沉重的人偶服,不少演員會有脊椎、膝蓋方面的勞損或傷病。

然而,受訪的前演員都說,無論入職時是否熱愛迪士尼,絕大多數從這裡走出的人都會發自內心成為它的忠實擁躉,幾乎沒聽過有人抱怨自己的工作。

芝加哥槍聲之後,媽媽決定冒着疫情風險去美國接他回家

出品:在人間 living

圖:美聯社

美國時間11月9日下午,一名持槍歹徒在芝加哥大學主校區附近的人行道上,開槍擊中了中國留學生鄭少雄的胸膛。隨着消息在互聯網上飛速傳播,遠在四川省樂山市家裡的少雄母親,正因為聯繫不上兒子而開始渾身發抖。噩耗始終還是來臨了,領事館的來電確認了遇害的是少雄。

鄭少雄從樂山考進成都七中林蔭校區,到以651分的成績實現升讀香港大學的夢想,提前一個學期以一級榮譽從港大畢業,拿到了芝加哥大學的研究生 offer。許多傳媒報道少雄出事的消息時,都以“學霸”來形容他。

本篇敘述者金谷,是和鄭少雄一起長大的“兄弟”。在他看來,用“學霸”來標籤少雄是過於單薄:“從小到大,我都能感受到他對身邊的人以及這個世界,懷抱並展示出的極大善意。”

What Hong Kong’s Urban Poor Can Tell Us About Climate Change’s Toll on Public Health香港貧困戶、氣候變化與公共衛生

出品:The Diplomat

圖:Depositphotos

Siu Fung(化名)帶着三個孩子,住在香港葵涌鄰近金山郊遊公園一幢舊式大廈的劏房。每到晚上,一家人受盡蚊子的侵擾,蚊香、防蚊膏、蚊帳都無法抵擋它們來犯。Siu Fung 相信,大廈內日久失修的、房東愛理不理的排水管是滋養孑孓的溫床。

本篇串連公共衛生、疾病傳播及氣候變化議題,由困擾香港劏房戶的蚊患問題切入,探討升溫如何刺激登革熱、日本腦炎等蚊媒疾病的傳播風險,進而討論這種風險如何首當其衝地影響亞洲的都市貧窮家庭,檢討蚊媒監控的現況與限制,以至學界如何看氣候變化為公共衛生帶來的挑戰。

香港的處境是本篇的主題,但記者也借鑒了台灣的經驗,訪問了 g0v.tw 台灣零時政府成員、登革熱地圖設計者江明宗,以及在香港城市大學任教、來自台灣的傳染病學專家阮相宇教授。另外,本篇應用了全球城市環境披露數據,製作亞洲城市應對氣候變化和蚊媒疾病的數據圖解,呈現香港三大區——中西區、九龍城區及沙田區在過去十一年來的白紋伊蚊指數的解說短片。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