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註:本文發表於 RUC 新聞坊(微信號:rendaxinwenxi),全球深度報道網獲授權翻譯轉載,本文原標題是《撥開迷霧:戰爭中,事實核查如何追問真相》。
戰爭從來都不止於槍彈與炮火。現代戰爭中,通訊技術,尤其是社交媒體的發展,讓戰局在全球“直播”。但社交媒體本身易滋生和傳布謠言的屬性,以及參戰方多種多樣的信息投放策略,讓輿論的戰場愈發硝煙瀰漫——任何一個想了解這場戰爭的普通人,都有可能在信息中迷失方向。
迷霧之中,事實核查(Fact Checking)的重要性凸顯。事實核查最初是媒體內部確保所刊發事實準確無誤的把關手段與管理制度。近年來,事實核查經歷了從事前核查到事後核查、從新聞從業者核查到第三方核查及公民新聞參與、從編輯部內核查到結果公佈於眾的“結構性轉變”[1]。新聞事實核查逐漸從媒體的內部機制脫離出來,形成一種獨立的新聞樣式:事實核查型新聞(fact-checking journalism)。與其伴隨而生的,是專門以做這類新聞為主的新聞機構或網站。
在眼下正在經歷的這場衝突中,有哪些事實核查的主體在行動?
對此,我們採訪了“有據核查”的發起人魏星和“澎湃明查”的負責人李怡清,了解“有關事實的事實”正在如何被生產,並整理了一份事實核查機構的名單。
俄烏戰爭事實核查在這樣進行
國際新聞因為造謠成本低廉,追責困難,且更易煽動民族主義情緒吸引流量,成為了假新聞的高發區。“澎湃明查”負責人李怡清說,這次衝突從客觀上提高了事實核查這一新聞體例的認知度:“平時大家可能覺得無所謂,但像這次這樣集中爆發後,大家會覺得虛假信息實在太多了,真的該有人來核查一下、需要‘事實核查’這麼個東西”。
和其他新聞一樣,事實核查選題同樣需要緊隨熱點。“有據核查”發起人魏星說:“當一個虛假信息本身就是大家關注的熱點的時候,正面直擊,核查的效果才能夠最大化。”戰爭期間,熱點轉瞬即逝,輿論場中湧現的不實信息數量遠超平日,甚至有時會讓編輯覺得“選題太多”。和日常1天1條的節奏不同,俄烏戰爭這6天時間內,“有據核查”已核查了32條消息,3月1日更是1天發布了9條。
隨着社交媒體成為主要的傳播媒介,不實信息往往會在短時間內增殖、裂變,伴隨着戰爭話語中大量的民族主義情緒,產生廣泛且惡劣影響。這對核查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對瞬息萬變、錯綜複雜的戰爭局勢,事實核查的對象和手段包羅萬象。李怡清說,“社交平台熱度榜、在不同時間不同渠道出現的傳播度高的消息和可能造成重大誤解的重要性強的消息”都可能成為“澎湃明查”的核查對象。縱觀國內外事實核查平台,烏俄衝突中,除了政要發言和新聞媒體刊發的消息,網友發言、社交媒體上流傳的圖片視頻同樣成為核查重點。幾日以來,“俄軍坦克碾壓烏克蘭小汽車”“烏克蘭父親上戰場前與女兒揮淚訣別”“俄軍機24日低空飛過基輔上空”等配有圖片、視頻的內容廣泛流傳,在“有圖有真相”的思維慣性下,不少讀者被誤導。
圖片可以造假、視頻可以拼接,事實核查員需要懂得使用各式工具偵破騙局。魏星說,除了谷歌等搜索引擎,還有很多專門用來檢索圖片的工具,可以發現圖片最早的來源、是否跟今天發生的事情有關聯,甚至查詢內容的準確發布時間。李怡清則介紹了圖片反搜、視頻逐幀等常用的核查方法,詳細的“攻略貼”可以在“澎湃明查”的公眾號中找到。
在國內有關俄烏衝突的事實核查報道中,“核查者”的角色同樣呈多樣化。有學者指出,事實核查新聞的興起意味着西方新聞業權力結構的變遷:事實核查機構在某種意義上扮演着“把關人”的角色,掌握着判定“真相”的媒介權力[2],這一權力不再由機構媒體壟斷,而是被不同性質的事實核查機構“再分配”。當前全球事實核查主體主要包括以下幾類:一是傳統主流媒體衍生出的事實核查機構,如“澎湃明查”,李怡清表示,“澎湃本身作為新型主流媒體,需要去承擔新聞媒體機構本身的社會責任,提升社會媒介素養”;二是由新聞院校、記者團體等創建的第三方事實核查組織,“有據核查”便將自己定義為“一個獨立的項目”,不依附於任何的媒體、高校、政府機構或非政府組織,更像是一個自發運作的趣緣社群;三是科技公司,如騰訊較真便是騰訊旗下的內容產品;四是社交媒體平台自身,如微信官方闢謠帳號“謠言過濾器”。
一種新的事實核查組織形式值得注意:協同的在線文檔,例如烏克蘭網民整理的公開表格Post for help + russian media account list,它由網民自發進行事實核查,不斷更新着刊發假新聞的俄羅斯新聞媒體與社交媒體賬號名單。
俄烏衝突作為國際事件,引發了全球的關注。在看不見的戰場上,遍布全球的事實核查機構正奮力撥開信息的迷霧。
這些事實核查機構在行動
中文
澎湃明查
“澎湃明查”2021年9月7日開始運營,力圖讓國際新聞的事實層面被更多受眾關注。俄烏戰爭期間,自2月24日起每日集納式發布多條事實核查信息,截至2月28日,共發布包括雙方具體軍事行動、雙方要員表態和行動、對俄制裁舉措、烏克蘭民眾情況等方面的核實消息超30條,例如“‘俄軍坦克’碾壓烏克蘭平民小汽車?”“俄軍佔領哈爾科夫,市議會升起俄羅斯國旗?”。核查內容多依據中文社交平台與海外社交平台的熱議度和不實信息產生影響的嚴重性選擇,運用核查手段包括但不限於圖片反搜、視頻關鍵幀反搜、多信源交叉驗證、親身查證、衛星圖像檢驗、採訪等,最終形成推文,在其中羅列相關證據,給出結論。

澎湃明查平台的俄烏戰爭專題
有據核查
有據核查正式創辦於2020年8月,定位為“一個專註於對中文國際資訊進行事實核查的計劃”,2月24日到3月1日之間共發布有關俄烏戰爭具體軍事行動、烏克蘭民眾情況、他國表態等方面的核實消息32條,例如“俄羅斯坦克故意在基輔碾壓烏克蘭平民轎車?”“俄羅斯官媒主播痛批普京對烏開戰?”。核查內容多根據背景各異的志願者和讀者報送選擇,主要運用反搜圖片、搜索引擎檢索、官方文件及報道原文核實等手段進行事實核查。有據的核查推文有“背景-核查-結論”的固定形式,詳細交代核查過程和資料來源。

有據核查正式創辦於2020年8月,定位為“一個專註於對中文國際資訊進行事實核查的計劃”。
騰訊較真
2015年11月3日騰訊上線「較真」欄目,該欄目在2017年初正式升級為專業闢謠平台,且開通了相應的微信公眾號和微信小程序加以輔助運營,通過組建專家團和查證團,查證和傳播事實真相,提供資訊提問窗口,接受用戶諮詢。2月24日到3月1日之間共發布有關俄烏戰場情況、烏克蘭領導人行動、烏克蘭民眾情況等方面的核實消息14條,例如“烏總統澤連斯基穿上軍裝出現在戰場”“視頻:烏克蘭父親上戰場前與女兒揮淚訣別”。主要運用反搜圖片、視頻比對、報道原文核實等手段進行核實,在小程序上以短文形式給出結論和簡要羅列核心證據。

騰訊「較真」欄目對烏克蘭危機中的謠言進行了核查。
烏克蘭語和俄語
Post for help + russian media account list
國家或地區:烏克蘭
語言:烏克蘭語
簡介:這是一個烏克蘭網民整理的公開表格,由網民自發進行事實核查,整理了發布過虛假信息的俄羅斯新聞媒體與社交媒體賬號名單。
Stop Fake
國家或地區:烏克蘭
語言:烏克蘭語
依託機構:烏克蘭 Media Reforms Center
簡介:這是烏克蘭 Media Reforms Center 下屬網站,由基輔-莫希拉學院國立大學新聞學院和 Digital Future of Journalism Professional Program 創立,其反駁假消息的方式是採訪專家、提供區別於俄羅斯媒體的消息。
Проверено. Медиа
國家或地區:俄羅斯
語言:俄羅斯語
簡介:Проверено. Медиа (provereno. media)是一個個人網站,由Илья́ Леони́дович Бер (伊利亞·貝爾)負責,屬於非營利項目,擁有一個門戶網站及各大社交平台賬號。從其發布的兩篇俄烏相關的文章《頓巴斯的居民是否遭受過烏克蘭的種族滅絕》和《關於烏克蘭正在發生的事情的假新聞》(這是一篇社交網站視頻打假集錦)來看,第一篇文章主要是引用國際組織的調研結果、聯合國的官方數據;第二篇主要是分析社交網站上傳播的視頻的內容和真實來源,以發現斷章取義和移花接木的問題。
Лента.Ру(lenta.ru)
國家或地區:俄羅斯
語言:俄羅斯語
依託機構:Рамблер (Rambler Media Group)
簡介:該網站上最早一篇事實核查報道發佈於2021年12月16日,網站中“互聯網與媒體”模塊下有“事實核查”一欄。俄烏戰爭中其主要是闢謠社交網站上流傳廣的視頻,分析內容和配文是否真的符合事實,找到其真正的源頭。Лента.ру於2月24日發布了第一條有關俄烏戰爭的事實核查新聞《關於俄羅斯設備在烏克蘭被毀的消息被證明是不可靠的》,截至3月1日,Лента.ру共發布了14篇關於俄烏戰爭的事實核查型新聞,主要對網絡平台上流傳的視頻、圖像進行核查,也有對一些新聞媒體發布的虛假新聞進行核查。例如《一名烏克蘭女孩與一名俄羅斯士兵對峙的鏡頭被證明是假的》《俄羅斯軍方“射擊平民”的視頻是假的》《車臣領導人卡德羅夫對烏克蘭人武器數量表示震驚的聲明被證明是假的》等。核查方法主要是找到目前流傳的視頻或圖片的真正源頭和內容;或找到被媒體斷章取義的領導人發言的原文。
英語
PolitiFact
國家或地區:美國
創辦時間:2007年
依託機構:Poynter Institute
PolitiFact平台專註政治信息的事實核查,在2007年由佛羅里達州的《坦帕灣時報》(Tampa Bay Times)創建,2018年被非營利新聞機構Poynter Institute收購。在俄烏戰爭中,從2月24日開始,截至2月28日PolitiFact一共發布了11篇相關核查消息,內容涵蓋政要發言、社交媒體上流傳的視頻、圖片等。如核查“一個視頻顯示烏克蘭戰鬥機飛行員擊落一架俄羅斯飛機。”這一問題時,需要核查的是一個網絡視頻的真偽,該平台通過溯源視頻的原出處、發布和轉發時間以及其他新聞平台的事實核查文章,對該問題中視頻信息進行核查。
Verify
國家或地區:美國
依託機構:Tegna Inc.(CBS附屬電視台)
簡介:Verify平台隸屬於美國當地一家大型電視媒體公司Tegna,與全國 49 家新聞編輯室合作,致力於幫助公眾辨別真假信息。Verify的核查過程包括四個關鍵元素:聲明、來源、解釋和答案。該網站通過短信、電子郵件和社交媒體收集觀眾的問題以及想要核實的信息。在俄烏戰爭中,截至2月28日,Verify發布國際政策、具體軍事行動、俄羅斯經濟與社會問題等方面的核查消息9條。如核查“俄羅斯承認兩個烏克蘭領土的獨立並派遣軍隊是否違反了國際法?”這一問題時,該平台結合了多個聯合國文件以及有關國際協議和文件對其進行核查。
Bellingcat 在線表格
國家或地區:英國
創辦時間:2022年
依託機構:Bellingcat
簡介:國際新聞調查組織Bellingcat由英國記者Eliot Higgins於2014年7月創立。截至北京時間3月1日,該表格共核實了“攻擊烏克蘭政府網站的黑客是否與GRU(俄羅斯聯邦軍隊總參謀部情報總局)有關”等8條信息。Bellingcat以在線表格的形式整理每條假信息的內容、時間、來源及核查結果,並承諾將持續更新該文檔。Bellingcat的核查手段包括檢查視頻元數據、對比視頻音軌等。Bellingcat核查的視頻多是被俄羅斯官媒當成事實報道過的,但Bellingcat也提及,如果有來自烏克蘭方的虛假信息,他們也會核查並更新在在線表格中。
Snopes
國家或地區:美國
語言:英文
創辦時間:1995年
依託媒體:Snopes Media Group Inc.
簡介:Snopes平台創辦於1995年,是以事實核查為主要業務的網站,主要核查都市傳言,網絡謠言和政治聲明。在俄烏戰爭中,Snopes2月24日至28日一共發布了14則事實核查信息,內容涵蓋政要發言、具體軍事行動情況等方面。如核查“莫斯科的反戰抗議者是否在遊行中展示了道歉的標誌?”這一信息時,需要核查一張遊行圖片的真偽,該平台通過溯源圖片來源的原始報道、拍攝者以及同一場景拍攝的其他圖片的方式來進行核查。Snopes稱其將儘可能多地使用無黨派信息和數據來源(如同行評議的期刊、政府機構統計數據),同時提醒讀者,對來自政治倡導組織和黨派智庫的信息和數據應持懷疑態度。
其他語言
BR24 #Faktenfuchs
國家或地區:德國
語言:德語
簡介:BR24 #Faktenfuchs 是德國慕尼黑一家公共廣播公司的附屬團隊,在發生突發新聞的情況下,重點核實網上流傳的圖片與視頻。在俄烏戰爭中,他們在2月26日就社交網絡上廣泛傳播的兩個與俄烏戰爭相關的影像資料進行了核查。他們通過與之前的新聞照片、視頻對比,發現這兩份影像資料與此前其他地區的突發事件有關,並非在此次俄烏戰爭中所攝。
CORRECT!V’s Echtjetzt
國家或地區:德國
語言:德語
簡介:成立於2017年,是非營利組織項目“CORRECTIV – Recherchen für die Gesellschaft”的一部分,負責核查虛假信息。在此次俄烏戰爭中,他們在2月24日、25日和28日共發布了6篇事實核查新聞,主要核查了一些記錄了戰爭場面的影像資料的真實性。
Faktenfinder
國家或地區:德國
語言:德語
簡介:這是由德國廣播電視聯合會ARD主辦的事實核查項目,負責核查各個媒體上的虛假信息。在此次俄烏戰爭中,他們在2月24日、25日、28日共發布了4篇事實核查新聞,除了核查視頻等戰爭相關影像資料的真假之外,他們還就普京及俄方的一些政治言論進行核查。
Les Decodeurs
國家或地區:法國
語言:法語
依託機構:Le Monde(《世界報》)
簡介:這是法國主流新聞媒體機構Le Monde(《世界報》)於2014年推出的事實核查編輯室。此次俄烏戰爭中,Les Decodeurs自2月24日開始更新了6篇事實核查新聞,核查內容包括社交媒體上流傳的視頻圖片、國際政策、經濟制裁謠言等。如核查“烏克蘭父親告別家人”視頻,通過溯源視頻出處、梳理時間線、追蹤相關推文的方式,核查出該父親並非烏克蘭參戰士兵,而是親俄派地區士兵,且視頻拍攝於戰前。
Les Vérificateurs
國家或地區:法國
語言:法語
依託機構:La Chaîne Info和TF1
簡介:這是La Chaîne Info(LCI,“新聞頻道”)和 TF1(法國電視一台)下的事實核查頻道,自2.24開始更新事實核查新聞,包括社交媒體上流傳的視頻圖片、國際政策等。如核查“俄羅斯電視頻道被黑客入侵”的消息,其通過社交媒體頻道核查、追蹤推特賬號和網站域名解析的方法,判別其為假消息。
Maldita.es
國家或地區:西班牙
語言:西班牙語
簡介:Maldita.es是一家專業的非盈利西語新聞媒體,接受網友投稿,對俄烏戰爭的事實核查涵蓋社交媒體、政治政策和各國外交政策等大量信息。除此之外,還整理了俄羅斯、烏克蘭等地記者名冊和推特列表,推薦了烏克蘭事實核查機構VoxUkraine和 StopFake.org,並列出了Flightradar24,Bellingcat等數據核查網站。
在Maldita.es的主導下,一個名為 #UkraineFacts 數據庫得到了114家機構支持。其自身對信息核查的方法包括InVid平台視頻反向搜索,谷歌俄語標籤搜索、社交媒體用戶跟蹤、圖片對比等技術。
Pagella Politica
國家或地區:意大利
語言:意大利語
創辦時間:2012年
簡介:Pagella Politica是2012年成立的意大利唯一一個完全致力於政治事實核查的網站,旨在監測意大利主要政治家的言論。2017年,Pagella Politica正式成為國際事實核查網絡(IFCN)的成員,並推出一個名為 “事實核查參與項目 “的新平台,以收集世界各地事實核查的操作做法,並幫助事實核查員接觸到更多受眾。俄烏戰爭中,Pagella Politica主要對意大利北方聯盟黨(Lega)領導人馬泰奧·薩爾維尼 (Matteo Salvini) 2 月 24 日在Rai1電視台 Porta a porta節目中有關俄烏戰爭的評論做出正誤核查。在節目中,薩爾維尼譴責了俄羅斯目前對烏克蘭的行動並列出了有關俄羅斯經濟狀況的一系列數據。
Archiwum Fake News(Demagog)
國家或地區:波蘭
語言:波蘭語
簡介:Demagog是一家波蘭事實核查機構,發布多條俄烏戰爭事實核查消息,主要集中於社交媒體上流傳的軍事、安全、國家事務等內容,核查方法包括採訪調查武裝衝突小組志願者,採訪軍事專家,對比分析視頻和事實,反向圖片搜索等。
FactCheck Initiative Japan
國家或地區:日本
語言:日語
2017年,日本一批學者、記者和非營利組織希望改變社交媒體上虛假新聞病毒式傳播的現狀,在東京成立了日本事實核查組織 FactCheck Initiative Japan(簡稱FIJ) [3],與Buzzfeed Japan、朝日新聞、SmartNews等多家媒體機構合作。自俄烏髮生衝突後,FIJ主要在網站、Twitter、郵件中轉載Buzzfeed japan的核實文章。
核查過的,就一定是事實?
經過事實核查的,就一定是可以“放心食用”的事實嗎?
有研究者指出,如果新聞從理論上無法做到客觀性,那麼事實核查新聞作為一種特殊的新聞形態同樣無法避免主觀選擇性。“事實核查的對象選擇、事實核查的寬嚴程度,都依賴主觀判斷”[4]。
對此,有據核查用更開放的組織形態和生產方式來對抗偏見。“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並沒有一個固定的團隊,我們都是志願者,它是有流動性的”,魏星說。這個前後有100人參與、活躍者有四五十人的“項目”里,志願者們和公眾號的一些讀者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自主地找題、報題和“解題”。這個開放邊界的編輯室,讓各種視野互為補充,“選材沒有那麼受限”。成立不久的“澎湃明查”同樣呼喚多方參與:“希望基於澎湃新聞的大體量讀者群體,讓大家一起來參與到核查當中大家如果有疑問可以在平台上發起求證,我們和讀者們一起來核查”,以此創造一種求真求實,不盲聽盲從的讀者文化甚至社會氛圍。
而專業、固定的核查手段和流程,也可以讓內容更經得起考驗。除了上文中提及的種種核查技術,“廣開言路”,及時勘誤同樣重要。“我們不是萬能的,我們一定會犯錯誤”,魏星說,有據會查看熱心讀者指出錯誤的留言和郵件,“如果某篇核查文章存在錯誤,我們會及時更正,並且在文章中附上更正和更新的記錄”。“澎湃明查”則對事實做出更精細化的區分,他們製作了五個標籤:“是真的”、“是假的”、“誤導”、“無證據”和“調查”,以使核查結果更為嚴謹。
事實核查新聞還受到“將公共話語簡化為事實真假判斷”的批評。真偽之外,更多的是不同原則和世界觀的差異,它們鮮有對錯之分,卻有討論價值。而事實核查的報道框架很可能將這部分問題“削足適履”,或排除在外[5]。亦有實證研究指出事實核查對新聞形塑公眾的態度的效果有限[6],有學者認為,“當事實核查機構標記虛假新聞之時,該虛假新聞通常已經廣泛傳播並造成惡劣影響”[7]。
但無論如何,事實核查的流行仍反應着時代需求,折射着時代精神。在今天,真相如同和平一樣珍貴難得,且值得為之付出努力。
參考文獻
[1]周煒樂, & 方師師. (2017). 從新聞核查到核查新聞——事實核查的美國傳統及在歐洲的嬗變. 新聞記者(4), 10.
[2]李希光, & 吳艷梅. (2018). “後真相”時代的事實核查新聞:發展與局限. 全球傳媒學刊, 005(002), 52-75.
[3]陳雅賽.日本網絡新聞事實核查實踐與啟示\[J\].青年記者,2020(28):84-85.
[4]萬小廣,《從PolitiFact 看新傳播生態下的“事實核查”》,南方傳媒研究,2014/9/12
[5]同[4]
[6]虞鑫, & 陳昌鳳. (2016). 美國”事實核查新聞”的生產邏輯與效果困境. 新聞大學(4), 8.
[7] Nathaniel, P. . (2017). The 2016 u.s. election: can democracy survive the internet?. Journal of Democracy, 28(2), 63-76.
資料搜集:單子郁、安怡昕、趙怡霖、余湘珺、鄧可、廖婧、洪欣語、胡堯、惠一蘅、周泓傑、李霞、吳潔
採訪:周泓傑、李霞、吳潔
文案:葛書潤、梁曉健、鄧海瀅
統籌:方潔
美編:林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