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提到的五部與調查報道有關的電影。
如今,世界各地的調查記者在許多方面都面臨著日趨嚴峻的威脅——虛假信息、網絡水軍和對媒體和新聞的敵意等,記錄他們的工作及其所產生的影響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2022年發行的電影和紀錄片中,有不少改編自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調查報道,這些影片可以讓人了解調查記者的工作,也提醒人們調查報道的意義,我們希望在這篇文章中向你介紹五部值得一看的電影。
《納瓦爾尼》(Navalny)
這部由丹尼爾·羅赫(Daniel Roher)導演的紀錄片記錄了俄羅斯反對派人物、普京的激烈批評者阿列克謝·納瓦爾尼(Alexey Navalny)在2020年8月前往西伯利亞時被投毒,之後在德國休養期間的情況。羅赫拍攝了納瓦爾尼、他的反腐敗基金會的團隊以及來自Bellingcat、CNN、《明鏡周刊》和 The Insider 的記者,他們試圖找出投毒的幕後黑手。
在投毒事件發生後,納爾瓦尼的妻子尤利婭·納瓦爾納亞(Yulia Navalnaya)為讓他可以從俄羅斯鄂木斯克市的一家醫院轉移到德國進行治療而與當局進行了不少鬥爭,之後納瓦爾尼得以在德國治療、休養。之後,他決定重返莫斯科,並遭到了警察逮捕。其後,納瓦爾尼被指控違反了緩刑條件,被判處有期徒刑兩年半。
在一個場景中,納瓦爾尼冒充政府官員給一名俄羅斯特工打電話,謊稱自己在托木斯克中毒事件後被長官派去“料理後事”,問這位特工任務執行到底出了什麼問題。Bellingcat 的調查記者格羅澤夫(Grozev)和反腐敗基金會的調查負責人瑪麗亞·佩夫奇赫(Maria Pevchikh)在一旁瞠目結舌,因為電話那頭的特工承認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在納瓦爾尼的內衣縫隙中投入了毒劑。
影片《納瓦爾尼》彰顯了跨境調查可以挑戰強權,但它同時也呈現了當媒體人和政客合二為一時可能帶來的挑戰——納瓦爾尼本身就是一個網紅,他的團隊花大量時間運營社交媒體,與調查媒體的夥伴協調 TikTok 帖文、YouTube 視頻的發布、Twitter 上推文的發布。
“(政客和媒體人的身份合二為一)這是一個非常不尋常的情況,它不會讓事情變得更容易,”《明鏡周刊》的記者 Fidelius Schmid 在影片的採訪中說。影片製作人和納瓦爾尼精通媒體操控之間的緊張關係在整部影片中都很明顯。在一次坐下來的採訪中,納瓦爾尼對瑪麗亞·佩夫奇赫說:“羅赫(Daniel Roher,本片導演)正在為我如果被幹掉時發布的電影在進行拍攝。”
《納瓦爾尼》在2022年美國聖丹斯電影節上獲得了最受歡迎獎(Festival Favorite Award)和美國紀錄片觀眾獎(Audience Award for US Documentaries)。不久之後,納瓦爾尼第二次受審,又被判處九年有期徒刑。
你可以在英國的 BBC iPlayer 和美國的 HBO Max 上觀看《納瓦爾尼》。
《萊拉》(Lyra)
北愛爾蘭調查記者萊拉·麥基(Lyra McKee)是《貝爾法斯特協議》(該協議是北愛爾蘭和平進程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於1998年簽訂)後成長起來的一代,希望幫助北愛爾蘭翻過動亂的一頁。用麥基自己的話說,她“不會目睹戰爭的恐怖,而會看到和平的果實”。但在《貝爾法斯特協議》協議簽署21周年之際,她在一場衝突中被殺害了。
麥基是在北愛爾蘭德里的騷亂中被一名蒙面男子射殺的,據推測槍手是新愛爾蘭共和軍(New IRA)的成員。當麥基在一輛警車附近被槍殺時,槍手一直在向警察的方向開槍。她當時29歲,但已經被認為是歐洲最有前途的年輕記者之一,她的死在北愛爾蘭和其他地區引發了人們巨大的悲痛和震驚。
麥基在貝爾法斯特的一個工薪階層家庭長大。她沒有將過去的歷史拋在腦後,而是決心記錄衝突對北愛爾蘭人民生活造成的長期陰影。從同齡人中流行的自殺事件,到仍是懸案的男孩失蹤事件,她深入研究了許多被人遺忘的故事,這些工作也為她贏得了國際讚譽。2014年,她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當時24的麥基發表了博文《給14歲的自己的一封信》,其中寫到了她在中學時因為是同性戀者而面臨的歧視和暴力,以及LGBT群體在貝爾法斯特所面臨的困境。她在2016年入選福布斯30歲以下媒體人名單,《愛爾蘭時報》在2019年稱她為“愛爾蘭寫作界的新星”。在她去世的時候,她已經與Faber and Faber簽訂了兩本書的出版協議。

圖片: Screenshot/Channel 4
這部影片的導演艾莉森·米勒(Alison Millar)是麥基的私人朋友,她在影片中採用了在屏幕上呈現麥基的寫作文本來突出她所關切的主題。她還側訪了麥基的消息源,深入了解麥基的採訪技巧,包括父親在1971年巴利姆菲大屠殺中被殺害的珍妮特·唐納利(Janet Donnelly)。
“我從來沒有真正被賺錢的動力所驅使,”麥基在影片的某一時刻說。“我所做的其實是為了打破現狀,並試圖修正一些錯誤的東西。”
《萊拉》在6月的謝菲爾德紀錄片節上獲得了Tim Hetherington獎,並將於2023年在英國第四頻道上映。
《殺死一名記者》The Killing of a Journalist
如果說《萊拉》講述了一位年輕記者被殺會如何震驚整個社群,那麼講述斯洛伐克調查記者揚·庫恰克(Ján Kuciak)和他的未婚妻瑪蒂娜·庫什尼羅娃(Martina Kušnírová)被殺事件的《殺死一名記者》則顯示出記者死亡如何可以讓一個國家最有權力的人落馬。
庫恰克和庫斯尼羅娃2018年2月在布拉迪斯拉發郊外的家中被槍殺,當時都只有27歲。庫恰克的同事們認為這是由當地商人馬里安·科奇納(Marian Kočner)進行的雇兇殺人事件。當庫恰克和未婚妻被殺害時,他一直在為新聞網站 Aktuality.sk 調查科奇納的商業活動。(科奇納和他的同夥 Alena Zsuzsová 在2020年被判無罪,但該案目前正在根據斯洛伐克最高法院的命令進行重審)。
庫恰克和庫什尼羅娃被殺害引發了斯洛伐克自1989年以來最大的抗議活動,隨後引發不少政府官員下台,包括警察部門的負責人。當線人將警方對謀殺案的調查文件泄露 給Aktuality.sk 時,斯洛伐克的腐敗內幕被公之於眾,這些文件顯示了科奇納是如何欺負和恐嚇法官、政客和其他官員的,他經常利用蘇茲索瓦(Zsuzsová)的黑材料來勒索他們。
《殺死一名記者》由有組織犯罪和腐敗報告項目(OCCRP)的馬特·薩內基(Matt Sarnecki)執導,該項目已經向所有記者免費提供科奇納的檔案。用OCCRP的話說:“即使你殺害記者,但不可能殺死報道。”
《殺死一名記者》在5月的 HotDocs 電影節上首映。
《她說》(She Said)
在這部改編自揭露哈維·韋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性侵事件的電影中,凱瑞·穆里根(Carey Mulligan)和佐伊·卡贊(Zoe Kazan)扮演《紐約時報》記者喬迪·坎托爾(Jodi Kantor)和梅根·托菲(Megan Twohey),她們協力揭露了這位好萊塢大亨的性侵事件、恐嚇手段和如何掩蓋真相的。這篇報道為 #MeToo 運動帶來了動力,引發了全球對職場性騷擾、性侵和暴力侵害女性行為的關注。
這部電影根據同名暢銷書改編,電影預告片中,坎托爾和托菲說服被性侵的女性公開講述韋恩斯坦的惡行,並暗示了企圖阻止她們揭露這一好萊塢最大的公開秘密之一的強大力量。(韋恩斯坦在2020年因強姦和性侵犯被判處23年監禁)
《她說》將於2022年11月開始在全球各地的電影院上映。
《瀕危》(Endangered)
《瀕危》由海蒂·尤因(Heidi Ewing)和瑞秋·格雷迪(Rachel Grady)執導,講述了四名記者在對新聞界日益敵視的環境下努力工作的故事。
《衛報》記者奧利弗·勞蘭(Oliver Laughland)在報道美國南部的特朗普集會時遭到了極右派的攻擊;攝影記者卡爾·賈斯特(Carl Juste)記錄了邁阿密“黑命攸關”(Black Lives Matter)抗議活動中警察的暴行;巴西《聖保羅頁報》的帕特里夏·坎波斯(Patricia Campos)在博爾索納羅當政的巴西,每日穿梭於敵對的人群中;墨西哥攝影師薩申卡·古鐵雷斯(Sashenka Gutierrez)在世界最危險的國家之一報道女性自殺事件。他們的故事共同展現了新聞業所面臨的嚴峻挑戰。
《瀕危》在6月的翠貝卡電影節上首映,並在美國的 HBO Max 上播出。
Megan Clement 她一名記者和編輯,專門研究性別、人權、國際發展和社會政策相關的議題。她在推特上發表關於性別、政治、體育和巴黎生活的文章,她從2015年以來一直居住在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