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報道精選:“二十條優化措施”下,一場“復常”的社會實驗

Print More

新冠疫情近三年,當全球各地已經逐步恢復正常生活,中國仍採取了相對嚴苛的疫情防控政策。何時才能“放開”?民間只能憑各級政府、衛健委、官媒、專家等的通報、評論和信息作出猜測。

直至11月11日,國務院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了“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減少了密接和入境人員的隔離天數、不再判定次密切、取消入境航班熔斷機制等等。其後,河北石家莊市11月14日突然解除了一些封控措施,包括取消強制全員核酸檢測及全市免費核酸點,這一舉措引發了全國議論,不少人都對石家莊市恢復正常運作感到羨慕。但這場試驗只持續了一周,11月20日晚,石家莊發布《關於在全市部分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的通告》,同時宣布高風險小區居民嚴格足不出戶,其他區域居民原則上居家。

生活在當地的居民,如何適應這些變化?“二十條優化措施”之下,全國各地的城市又如何在防控疫情和恢復正常生活之間取得平衡?

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11月份幾篇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

被圍觀的石家莊:當大型試驗進行到第四天

出品:八點健聞

石家莊街頭市民出行。圖:講述者提供

封控靜默超過十天後,11月14日,石家莊市解除了一些封控措施——取消強制全員核酸檢測及全市免費核酸點、進出公共場所和搭乘公共交通不再查驗核酸、幼兒園和小學通知開學等等。社交媒體開始流傳,“石家莊真成試點城市了”。

封控措施驟然放鬆之後,石家莊的疫情神奇地趨緩。根據官方公布數字,該市新增本土無癥狀感染者從541人下降至323人,新增確診人數從3人變為零。

不過,從封控到放鬆,就像是從一個極端搖擺到另一個極端。突變令居民措手不及,人們在樂觀與恐慌之間猶豫不決——有人依舊躲在家裡自行封控,也有人踏出家門,試圖重拾正常生活。

解除封控措施翌日,小紅書上的一條高贊視頻里,石家莊育才街兩旁的梧桐滿樹金黃、枝條低垂、交錯掩映。獲樹木庇護的馬路也恢復往日的熱鬧,騎行者絡繹不絕,鈴聲叮叮。行人穿着厚襖,戴緊口罩,在街頭漫步。

全國各地網友紛紛在該條視頻的評論區感慨,說這才是生活原本的樣子。還有人許願:“接自由”、“接恢復正常”。

事實上,突然復常的背後也涌動着不安。大批核酸檢測點突然被撤,不少公司、單位卻來不及跟上步伐,仍然要求僱員出示核酸檢測證明。一位石家莊的醫療從業者抱怨,幾千人在僅剩的檢測點排隊幾個小時測核酸,醫院的自費核酸點也人滿為患。

學校通知複課,不少家長卻仍然害怕孩子感染,找各種理由為孩子請假。聲稱能夠抑制新冠病毒的連花清瘟被搶購一空。在廣場上曬太陽的一些老頭老太,前所未有地戴好了口罩,比在封控時期更加自律。

作為中國首個大型試驗場,石家莊放鬆封控措施的成敗,可能會影響其他城市接下來的疫情治理。然而,當新冠疫情這個“假想敵”消失,面對放鬆後可能的混亂,以及由此帶來的政策反覆,石家莊真的準備好了嗎?

搖擺中的石家莊

出品:極晝工作室

新政策實行後,石家莊超市的情況。圖:講述者提供

石家莊市突然取消全員核酸檢測和常態化核酸點後,有人認為那是免費核酸檢測之下的財政壓力所帶來的反饋和影響,更多人將“不測不檢”解讀為對疫情“放開”的試水和信號。

新政策發布以後,石家莊市在全國的關注之下,呈現出一體兩面——醫院的核酸檢測點排起幾百米的長龍,恢複線下教學的課堂空蕩蕩的,街道和小區幾乎沒什麼人出沒。接連幾天,每天都有封控重來的傳聞,人們囤菜的劇幕來回上演。

新政策僅實行一天,石家莊市又恢復了社會核酸檢測點。七天之後,石家莊還在深夜發布連續五天全員核酸篩查的通告。

搖擺之下的石家莊市,暗流涌動,關於是否“放開”的猜測從未消失。受職業身份、收入、家庭結構、年齡等因素影響,每個人對相關政策的解讀和看法都有不同。極晝工作室訪問了當地的商超人員、醫生、母親,從他們的口述,了解他們對這一星期的觀察和感受。

鄭州疫情中,黃河灘“荒野求生”的22天

出品:剝洋蔥 people

劉琦(化名)一行人被困的黃河灘區。圖:受訪者提供

11月2日、也是被困在黃河灘上的第22天,劉琦(化名)和四位朋友終於可以駕車離開。路口的楊樹,其葉子已經由來時看到的翠綠變成一地枯黃。這讓時間在劉琦的心中有了實感。

劉琦一行五人在10月12日來到黃河邊上露營,計劃待到14日離開。那本是一次輕鬆的戶外之旅,卻因為鄭州疫情的爆發而變得不確定。根據河南省衛健委發布的信息,12日到14日這三天里,鄭州市新增新冠本土確診病例24例。

劉琦一行按計劃返程時,才發現來時的村道已經被封,他們的核酸證明也已經過期。儘管離家只有不到一個小時的車程,他們始終無路可循,就像流落於一座孤島,只能返回灘上重新紮起帳篷,等待解封。

這一等就是22天,期間他們挖地取暖、采豆子充饑。靜謐荒涼的黃河灘見證了他們苦中作樂的“荒野生活”。

廣州城中村的30天

出品:極晝工作室

2021年3月2日,廣州康樂村“招工街”。圖:東方 IC

在廣州市康樂、鷺江城中村,一平方公里住着逾十萬人。在這裡,天空只是狹小的一條線,長年不見陽光。遍地的“握手樓”里,一個房間最多可以塞下十多個人。

在廣州市的本輪疫情中,約九成感染者出現在海珠區,大部分集中在康樂、鷺江城中村,這片超大城中村頓成“風暴眼”。10月23日,這片城中村實行“只進不出”的防控措施,村裡人們開始了長達一個月的“休息期”。

長約900米,橫貫康樂和鷺江的招工街異常地安靜。疫情之前,招工街像一條流動的運河,源源不斷地在制衣業每個環節輸送勞動力,以及滿地金錢。如今,街上兩旁的許多餐飲、服裝店拉下了捲簾門,打工人開始逐步撤離。

高峰時期,中國有一半衣服出自康樂、鷺江城中村的中大布匹市場。1990年代,一批服裝加工廠涌到這裡,租下民宅開設工廠。公開數據顯示,這裡只有6000到7000名本地人,卻有超過十萬的外來人口,當中以最早來到淘金的湖北人居多。本輪疫情持續封控之下,湖北老闆擔心的不再僅僅是生意,更怕出租房出現感染。

極晝工作室的這篇報道,訪問了康樂、鷺江城中村的多位租客、工廠老闆、業主,由他們講述“只進不出”30天期間的生活。

無法查證的婚姻關係:想離婚,請先證明你已婚

出品:北青深一度

庄浪縣民政局婚姻登記處。圖:網絡圖片

三年以來,劉潔(化名)的生活陷於這樣的一個死循環里:“想離婚,先證明自己已經結婚。”

劉潔想離婚,但能夠證明婚姻關係的兩張結𦈏證,一張被撕毀,一張找不到。在民政局查詢原始結婚檔案時,她被告知“查無此卷”。

民政局無法證明她和丈夫的婚姻關係,也就無法幫她辦理離婚手續;然而在戶籍信息中,劉潔的戶口本上標註的“已婚”狀態,讓她無法遷出自己的戶口,無法開啟新的生活。

劉潔先後到民政局、檔案局、鎮政府和法院諮詢,問題卻總是回到那個死循環里。她也不敢結識新的伴侶,畢竟戶口本上仍然是“已婚”狀態,她擔心再結婚,丈夫會告她重婚罪。

今年年初,劉潔來到新疆,在一家飯店做服務員。雖然離開了家,她還是覺得自己“不自由”。那個問題始終困擾着她:“怎麼才能證明自己結過婚?”

女教師猝死事件背後的網課爆破手

出品:鳳凰網 “在人間 living”

入侵者多頂着夢淚、蔡徐坤、丁真等人的頭像進入網。他們進入網課之後開麥播放一首被稱為“夢淚戰歌”的歌。圖:在人間 living

高中老師劉韓博獨居於河南省新鄭市,那裡已經因疫情而“靜默”了一個月。在一個周五晚上的網課之後,劉韓博跟外界失去聯絡。兩天後,她被發現猝死於家中。

據劉韓博班上的一名學生回憶,最新一輪網課是從10月1日國慶假期開始的。劉韓博的女兒曾經就讀於這所高中,在2020年參加高考後到外地念書。據她觀察,母親最近三年有近一半時間在家裡上網課。

據鳳凰網“在人間 living”報道,劉韓博生前的最後一堂歷史課在混亂和無序之下告終。罵髒話、玩梗、放哀樂的陌生年輕人透過網絡衝進網課課堂,大吵大鬧,一度讓課堂無法繼續。劉韓博的課代表提到,這樣的情況自新一輪網課以來發生過兩三次。老師講課的課堂,每個班是分開上課的,只有在每周一堂的測驗課,才會有四個班一起參加。每一次網課入侵,都發生在四個班一起上的那堂測驗課。

目前尚無證據證明劉韓博的猝死跟“網課爆破手”有直接的關係,然而這起悲劇暴露了現實世界裡存在令人絕望的無序角落。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