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寫新聞事件,有哪些採訪和突破的技巧?

Print More

遇到突發新聞時,記者要如何第一時間找到採訪對象並說服他們接受採訪?在這篇文章中,北青深一度的記者李佳楠分享了她的經驗。

本文首發於“深度訓練營”(微信公眾號:shengduxunlianying),作者朱新顏,全球深度報道網獲授權轉載。

突發事件中的找人技巧

Q:遇到突發新聞事件,記者需要做什麼?

A:常見的突發事件包括爆炸、車禍、坍塌、火災、礦難、泥石流、地震、賽事事故等。突發事件大多會引起媒體同行的拼搶,記者需要在短時間內採訪到儘可能多的人,目的是找到最核心的人,儘可能地接近和還原真相。常見的採訪對象包括目擊者、知情人、當事人、有關部門等。

Q:事件發生後,如何尋找採訪對象?

A:尋找採訪對象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技巧:

技巧1:百度地圖“街景”功能、搜周邊的飯店、酒店

在獲知事件發生地點後,用百度地圖定位、使用“街景”功能搜索事發現場周邊的單位、機構、店面,一般上面都會有聯繫方式,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找到目擊者。

技巧2:大眾點評、美團等平台

如果爆炸、火災發生在餐飲店、賓館,在大眾點評、美團等平台搜索起來更快捷。比如造成17人死亡的蕪湖楊家巷小吃街爆炸,就是通過這種方法找到了距離爆炸地點最近的目擊者。在採訪“自焚外賣騎手”一事時,記者通過美團點餐,找到了其他外賣騎手,了解了事發的原因。對於商家聯繫信息,同樣可以在阿里巴巴、58同城、趕集網等平台上查找。

技巧3:工商信息系統登記資料

如果發生事故的是一家企業,可以通過全國工商信息系統,搜索涉事地點附近的公司及商鋪,找到目擊者。事發公司的聯繫方式也能通過這種方式找到。常用的信息系統包括天眼査、國家企山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全國礦業權人勘察開採信息公示系統。

技巧4:海量查找熱門微博下留言

在留言中,經常可以找到事件重要的知情人。採訪中,這一方法經常奏效,而且往往讓採訪獲得突破性進展。除了微博下的留言,相關新聞報道下的留言同樣重要。

北青深一度的記者李佳楠

技巧5:百度當地貼吧、地方論壇

在百度當地貼吧,可以找到事件知情人。如果沒有,還可以創立帖子,採取主動詢問的辦法。根據具體情況,詢問貼可採取隱瞞記者身份和亮明記者身份兩種方式。不過近幾年來貼吧的活躍度有所下降。

技巧6:利用QQ功能反向搜索QQ群

一些學校都建有帶學校和班級名稱的QQ群,一些地方會有老鄉拼車群、相親群等。比如湖北黃岡市黃梅縣華寧高中受突降大暴雨影響,高考考生被困學校宿舍。最終能成功採到高考學生,也是通過搜索該校QQ群的方式(點擊跳轉閱讀《一場遲到2小時30分鐘的高考 | 深度聚焦》)。

技巧7:招工信息中查找企業高管

如果事件涉及企業、工廠,輸入企業或工廠名稱,再加上關鍵詞“招聘”、“招工”,可以檢索到市場部經理、人事部經理等企業負責人的電話。

技巧8:舉報信、爆料貼的發布者

如果知道事故責任人的姓名,可以用“姓名+舉報+爆料”的方式,找到當事人的舉報者。這些舉報者一般都是重要的知情人,而且手上往往會有證據。

技巧9: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發布平台

在短視頻流行的當下,抖音和快手用戶下沉到鄉村,一些用戶還附有個人電話。可以通過視頻定位尋找附近的人,也可以通過評論顯示用戶屬地輔助找人。抖音上的熱門話題回集合相關視頻,方便尋找。快手首頁有“地圖”功能,可以定位到事發地點,地圖上會顯示附近的人。如果知道電話號碼,可以保存到通訊錄,抖音、快手、小紅書等平台會向你推薦通訊錄聯繫人賬號發布的視頻。

技巧10:媒體同行、既往報道

可向已發報道的媒體同行要聯繫方式,也可以從當地媒體的直播或是視頻畫面中找到有用的線索。深圳高空墜物砸傷女嬰事件,記者就是從視頻畫面中鎖定了目擊者的身份,再運用百度地圖等工具尋找聯繫方式。

如何說服採訪對象

Q:如果讓採訪對象接受採訪呢?

A:找到採訪對象只是第一步,說服採訪對象也非常關鍵,並且是有規律可循的。

規律1:採訪越早,成功率越高

這一規律在我們的採訪實踐中被反覆應驗。在直播和短視頻平台迅速發展的當下,新聞消息的拼搶相比之前更為激烈。我們有許多失敗的採訪,僅僅是因為慢了半天,甚至一兩個小時。原因可能是基層政府搶在前面,讓受訪者的顧慮增加,也可能是家人、親友的勸阻,讓受訪者的擔憂變多。

這種現象近來愈加突出,比如事故、災難中的罹難者家屬,很多當地政府甚至會成立一對一善後小組,包括接受媒體採訪都會被統一管理。白銀越野跑、重慶槍擊案都是這樣的情況。

規律2:採訪一次完成,別打“補丁”

靠速度贏得的採訪機會,要一次窮竭所有問題,因為很多時候,沒有第二次採訪的機會,因此,記者最好不要先於採訪對象掛斷電話或結束採訪。

規律3:突發災難事件的採訪順序

涉及人員傷亡的突發事件,屬地派出所、消防、醫院急救人員等部門都會第一時間出警或救援。一般消防最好采,警方次之,最後是醫院。

規律4:善於利用矛盾和需求說服採訪對象

新聞事件涉及的幾方當事人,通常之間都會存在或多或少的矛盾。恰當利用這些矛盾,會使艱難的採訪一下變得豁然開朗。例如礦難的採訪,向採訪對象強調,報道有利於事後和礦主談判賠償標準。再比如響水化工園爆炸的採訪,說服周邊村民接受採訪的理由,可以是有利於促成他們房屋的拆遷,因為此前,村民就拆遷的事情和當地政府一直存在矛盾。

規律5:用合適的身份去採訪

為使採訪順利,亮明記者身份的時機也很重要。對突發事件的目擊者、知情人,應該亮明記者身份,必要時出示記者證件。記者的身份,可以贏得對方的信任感。對職能部門以相應身份採訪通常效果要更好。比如以報案人身份聯繫警方詢問情況;以家長身份聯繫教育局了解學生情況;以傷者親屬身份聯繫醫院等了解救治情況。在特殊的場合,可以偽裝成其他單位工作人員完成採訪。比如對陝西長途大巴特大車禍的報道,記者自稱是“北京來員”,結果順利獲得了想要的材料。

突發事件報道的實戰經驗

Q:您可以結合一些實例講一講實戰的採訪經驗嗎?

A:不同的事件情況不同,每次也都可以總結出不同的採訪技巧。在《山東潤昌農商行亂象調查》的採訪中,因為涉及到“問題貸款”的人員較多,我們首先是從線索人處獲得資料,從大量的資料里篩選出有代表性的人員進行採訪,讓線索人從中協調。此外,在採訪過程中,會發現線索人反映問題之外的情況。通過擴大採訪範圍,可以從中找到更具代表性的採訪對象,也能使報道本身更紮實。

還有《被聲討的“晉江毒王”:感到很抱歉,但我們沒撒謊》的採訪,因為受既往報道的影響,我們最初沒有找到更接近晉江確診男子的知情人,且後方採訪受限,最後多次請其他村民幫忙打聽,才找到當事人親屬電話。如果當時不再堅持,或者沒有等到合適的時機,報道都很難完成。該事件報道的一個經驗教訓就是,採訪報道時不要先入為主地帶有立場。找到核心知情人之後,要用事實、證據和邏輯說話,不能主觀判斷、扣帽子,對每個採訪對象的話都保有一份質疑。

在進行《東台69人感染丙肝背後:“不規範”的血透室》的採訪時,我們發現需要在合適的時間以合適的身份接近採訪對象。在中午,醫護人員會休息,住院區的防守會放鬆,家屬也會在這個時間去送飯。這個時間點以家屬的身份進入病區會比較容易,也有充足的時間。暗訪時,每次時間和身份的選擇都要結合具體的事件和日常經驗,必要的情況下可以向專業人士諮詢。

總結來說,想要掌握新聞採訪的找人技巧,比寫作天分更重要的是踏實採訪的態度。採訪是笨功夫,找人要窮竭所有的渠道,多次嘗試。同時,也要盡量保護自己的採訪對象,給予應當的尊重,不要做一鎚子買賣。一篇優秀的深度報道,90%在於採訪,而一次成功的採訪,90%在於找到你的採訪對象並說服對方。當然,成功的採訪有很大的運氣成分,一個意外的收穫可能就柳岸花明,但這與踏實地準備每一次採訪並不衝突。

自由問答環節

Q:電話採訪時,遇到比較有警惕心的採訪對象,常常會導致聊出來的內容缺少細節和例子。應該如何提高對方的信任和敞開度呢?

A:只要對方不掛斷電話,表明我們還是有機會採訪的。在詢問過程中,儘可能做到更簡練,更有針對性,圍繞事件的核心,少一些信息冗餘。當然,也要視具體情況而定。在做深度的人物採訪時,也可以聊一些輕鬆的話題來拉近和採訪對象的關係,創造一個舒服的聊天氛圍。

Q:請問老師有時候只能採訪到單方信源,報道的真實性,客觀性如何保證?或者一個事件好多方,互相說法有不同,有矛盾,問到涉及利益的問題會打太極時,如何深入下去?

A:只能採訪到單方信源時,可以通過查找資料補足其他方面的信息。或者,也可以通過自述稿的形式,從某一方的視角呈現事實。前面提及過的“晉江毒王”的報道,雖然我們也只採訪了他的親屬,但因為此前已有多方媒體報道與政府方公告,因此整個報道雖然採訪的只是單方信源,卻並不存在失實,失衡的問題,而是給了失聲的一方以發聲的機會。報道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可以通過證據來確定。口說無憑,需要用材料和證據來佐證採訪對象的話。多方說法不同的時候也是這樣,通過材料分析比對找出矛盾點,再去詢問、深挖,最終找出真假。矛盾是正常的,我們要做的是真實呈現他們所說的內容,並在採訪時及時錄音,以防糾紛。

Q:請問老師,現在網絡聯繫的採訪對象,因為“社恐”不願通電話,只想文字聊天,這種情況怎麼辦?

A:首先,我們提倡的是主動和採訪對象電話溝通,因為現狀網絡發展,媒體之間的新聞拼搶競爭是很激烈的,而比起文字聊天,電話採訪的方式效率更高。當然,遇到不想通電話的採訪對象,我們也要尊重對方的意願,在文字採訪時注意提高對話的密度,有意識地設置問題,對對方的回答進行及時的補充詢問和問題的延展,弄清楚採訪對象所說的全部事實細節,儘可能從文字中挖掘出更多的信息。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