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郊區,雅聖思素質教育基地聲稱能通過教育輔導,矯正青少年的各種問題。15歲的江妙(化名)因被認為有叛逆、同性戀、不上學、抽煙等問題而被送到那裡,卻在校園遭遇了教官的性侵。事後,她被學校施行單獨隔離、攔截申訴等手段,她如何突破防線,向外界求助、尋求公義?
“中科院博士被騙至緬甸”引起廣泛關注。9月5日,當事人張原(化名)重獲自由,返回中國。他接受《正面連接》的訪問,講述了他在詐騙園區的生活,以至詐騙集團的運作細節。他提到,集團管理者會用“被騙的人活該被騙”、“劫富濟貧”等話術,將詐騙行為合理化,督促詐騙者們突破自己的道德底線。
9月28日晚上,中國恆大發布公告,確認公司董事會主席許家印因涉嫌違法犯罪,已經被依法採取強制措施。隨着許家印被控制,恆大於今年3月發起的境外債務重組更加撲朔迷離。《稜鏡》整理了恆大公告和業績報告、財經界消息等大量資信,復盤了恆大是如何陷入債務危機泥潭的。
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9月幾篇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
15歲女生在“戒網癮學校”遭教官性侵
出品:北青深一度

江妙遭遇性侵的事被封鎖在學校里兩個月。圖:北青深一度
雅聖思素質教育基地(簡稱:雅聖思)的校園位於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郊區,是一個封閉式大院,只有一個黑色的大鐵門,只允許學生在午飯和晚飯的一小時進出,大多是去門口的小賣部。校園建築樓高六層,二樓大廳住着100多個女生,三樓和四樓則住着300多個男生。
公開資料顯示,雅聖思隸屬於河南省雅聖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於2018年10月註冊,經營教育輔導、教育諮詢、心理諮詢、體能拓展訓練等服務。據官網介紹,基地招生對象主要是有煙癮、酒癮、早戀、自卑自閉、厭學逃課、離家出走、暴力傾向、心理人格異常、打架鬥毆、與父母溝通困難、親情冷漠、奢侈消費的10歲到20歲青少年。
15歲的江妙(化名)被認為有叛逆、同性戀、不上學、抽煙等問題,被母親送到雅聖思。她在基地前前後後住了近九個月,最煎熬的是最後兩個月——被教官李某某性侵之後。據她講述,校方認為她“出事”了,安排她除了吃飯、睡覺以外不得與其他學生在一起,白天由校長陳米民的一個親戚看管,“什麼也不讓做,也不能正常上課”。
江妙寫了很多紙條,上面寫着“我被強姦了”,還寫了父母的聯繫方式、事發時間、她跟校長和老師的對質內容等。她把紙條都藏在軍訓服胸口的口袋裡,每次有學生畢業離校,她就想辦法塞一張給對方,拜託他把紙條信息帶出去。
“出事”後兩個月,校長發現了江妙向外面遞紙條,親自搜她的身,要沒收這些“求救信”。江妙抗拒,甚至跟校長打了一架。另外一次,有領導來學校視察,走到對面校區里,江妙趁機衝著校區門口大喊:“我被強姦了,學校不給我解決。”在旁老師有的勸、有的拉,江妙的申訴再次失敗。
於是,江妙拒絕按學校規定每周寫信回家“報平安”,並且在學校要求她配合拍照發回家裡的時候,搶過老師的手機再邊跑邊給媽媽發送語音:“我沒辦法在這學校呆了,你要是想見我的話,你就自己過來見,沒必要拍視頻拍照片。”江妙緊握着手機,一路上逃避許多老師的攔截,確定過了兩分鐘,直到微信語音無法“撤回”,才敢停下。

知道女兒的遭遇後,江妙的爸爸在雅聖思門口拉起了橫幅。圖:北青深一度
最終在距離遭遇性侵的兩個月之後,江妙見到了爸爸,並把被強姦一事的原委告訴了他。父女倆在中牟縣留了幾天,報了警,跟學校、警方商議如何處理事件。
今年年初,多家媒體曝出雅聖思有學生遭打罵、體罰,包括被“扇巴掌、噴辣椒水、背輪胎跑步”等。據《北青深一度》報道,幾名學生提到在雅聖思基地里被限制自由,還會遭遇體罰。有學生稱,“教官拿一米長的塑膠水管抽人,被抽到的地方會變得黑紫,好幾天不下去”。另有學生表示,“毆打、辱罵每天都有。校規說什麼不打不罵,但是其實也就是那種新人教官(不打),那些老教官打人、罵人都是常有的事,校長也不管”。
1月28日,中牟縣通報稱,調查組已對網絡舉報內容及河南省雅聖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進行調查。就在這一段時間裡,江妙向《北青深一度》透露了自己遭雅聖思教官強姦的經歷。7月11日,中牟縣人民法院開庭。公訴方認為李某某作為培訓機構教官而與未滿16歲已滿14歲的被害人發生性關係,建議以“負有照護職責人員性侵罪”對他處以有期徒刑兩年六個月。
江妙對審訊進程並不滿意,一方面覺得量刑建議太輕,另一方面認為雅聖思沒有受到處罰。在她眼裡,雅聖思的“罪行”超過李某某,包括騙她說會幫忙解決問題,另一方面不讓她把自己的遭遇和求助傳出去。
“愛企查”信息顯示,河南省雅聖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已於今年6月6日變更為註銷狀態。9月14日,《北青深一度》記者致電中牟縣教育局校外教育培訓監管科,科室人員稱該校已經關停。
出品:正面連接

圖:BBC 中文網
“中科院博士被騙至緬甸”的消息引起廣泛關注。9月5日,當事人張原(化名)返回中國,隨後接受了《正面連接》的訪問,講述了他在緬甸詐騙園區的生活、被迫參與實施詐騙等細節,還披露了兩份詐騙公司內部的培訓資料,一份是過萬字的中英雙語《業務專業知識的學習》,另一份是由詐騙聊天截圖組成的《聊天範例》。
據張原講述,集團內詐騙鏈條有明確的分工:尋找客戶的人叫做“引流手”、和客戶詳細聊天的人叫做“詳聊手”、跟客戶打電話和視頻的人叫做“話務員”、引導客戶投資的人叫做“經紀人”⋯⋯
《業務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聊天範例》則覆蓋了詐騙的每個步驟和流程,為詐騙者提供詳盡的培訓和指導:從怎樣包裝人設、打招呼說的第一句話、聊什麼話題,到怎麼在恰當的時刻從情感聊到投資,一切都有模板和例句。
集團內還有完善的獎懲體制:騙到大單的人有“敲鼓”的資格,可以獲得公司獎勵現金或資助嫖娼,並且受到相對寬鬆的管理。無法完成任務的人會被強制要求加班,甚至受到體罰,例如每天睡覺和上廁所的時間受到限制。“壞了規矩”的人則會受到更加嚴格的懲罰,譬如被關進“兵站”,即類似私人監獄的地方,而關押時間會根據“破壞規矩”的程度來定奪。
張原還提到,整個集團有類似社會金字塔的結構,由公司經理、團長、組長到組員,領導一層一層下發任務,各人的層級和權力由 KPI 決定,無法完成 KPI 的人會下流一個層級。詐騙園內還有一套價值觀強加於各人身上——只有完成 KPI 才有價值,只有發財才有尊嚴。管理者們會用“被騙的人活該被騙”、“劫富濟貧”等話術,將詐騙行為合法化和合理化,督促詐騙者們突破自己的道德底線。
張原提到,他被騙去緬甸之前在中科院廬山植物園任職,博士研究方向為古植物。2022年,他因為經濟困難而在網絡上通過中介求職,因為英語很好,原本希望去新加坡做英語客服,卻落入詐騙園區招聘人員的陷阱。同年8月,他到達泰國的湄索,輾轉來到緬甸東南部的妙瓦底地區某詐騙集團園區。在園區內,他被收走手機和證件,無法與外界聯繫。
今年4月,他通過聊天軟件 Skype 偷偷和女朋友聯繫,並且向她披露集團的詐騙模式、規章制度、體罰方式等,事後卻因未有及時刪除聊天記錄而被“公司”發現,即被認為是泄密,因此挨了打,並且先後被關進“兵站”和單獨關押於宿舍,一共被關了101天。
進入詐騙園區373天後,在志願者幫忙協商和交付贖金之下,張原離開園區,重獲自由。張原因為外債、家人生病,迫切期待找到一份高收入工作而陷入深淵。然而,為形勢所迫、渴望突破階層和改變人生的,豈會只有張原一人?
許家印被採取強制措施,曾被質疑還債誠意不足
出品:稜鏡

許家印。圖:視覺中國
9月28日晚上,中國恆大發布公告,確認公司董事會主席許家印因涉嫌違法犯罪,已經被依法採取強制措施。
此前一天已有傳媒引述消息報道,稱許家印被限制人身自由。因此在28日早上,中國恆大、恆大汽車、恆大物業已經停盤。當天晚上由中國恆大發出的公告,確認了許家印被採取強制措施之餘,也明確了其原因是涉嫌違法犯罪。
在許家印之前,恆大早有多位高管被警方控制,包括被稱為許家印左膀右臂的恆大二號人物、前首席執行官夏海鈞,以及恆大前首席財務官潘大榮。報道提到,夏海鈞有着“地產界打工皇帝”的稱號;福布斯於2017年發布的《香港上市中資股 CEO 薪酬榜》上,夏海鈞以2.7億元榮登榜首。2022年3月,恆大物業被爆134億元存款“消失”的醜聞,而恆大的相關公告證實了夏海鈞和潘大榮參與了此事的相關安排。同年7月,夏海鈞辭職,潘大榮則被調任普通員工。
《稜鏡》報道形容,時下的恆大正深陷債務危機的泥潭之中。今年3月22日,恆大開啟了備受關注的境外債務重組,外界一度認為如果重組順利,恆大或許還有一線生機。然而,重組方案遲遲未能獲得債權人的認可,債權人會議也一拖再拖。隨着許家印被控制,恆大境外債務重組也更加撲朔迷離。
作為恆大集團主席,許家印在重組方案中的個人付出是債權人關注的焦點之一。早在2021年10月,彭博社引述消息稱,監管部門要求許家印用個人財富來緩解恆大的債務。過去兩年多,不斷有許家印出售豪宅、藝術品、私人飛機、遊艇等個人資產的消息傳出,一度被債權人視為許家印還錢的誠意。然而,恆大公布重組方案之後,不少人感到失望,認為許家印並未拿出太多的個人資產。
今年8月16日,中國恆大補發2021年報、2022年報及2022年中期報告,股東名稱一欄上“許太太”變成了“丁玉梅”。外界開始盛傳,許家印與丁玉梅已經離婚,而這顯然是一次規避債務的“技術性離婚”。
香港幣圈大爆雷,打臉無數名流
出品:鹽財經

2022年,JPEX 在港鐵站的宣傳,當時自稱是“日本加密貨幣交易所”。圖:CHIOA RZHAW OMYAN,維基百科
9月13日,香港證監會發表聲明,指一家名為“JPEX”的虛擬資產交易平台有六大疑點,包括平台既沒有獲得證監會發牌,也沒有提出牌照申請,另外向公眾積極推廣 JPEX 的人士和找換店所使用的手法存在眾多可疑之處。
證監會的通告一出,不少用戶才發現自己被騙了。事件真正轟動香港社會的,是網紅林作於18日因涉及 JPEX 的案件而被捕,此後數天陸續有代言該平台的藝人受警方邀請協助問話調查。就在一周之前,林作開設的場外加密貨幣找換店“林作炒幣”才高調舉行過開業儀式。
據香港警方此前公布,他們一共接到1641人報案,年齡最小的報案人只有18歲,大部分稱自己無法從平台提幣,涉案金額近15億港元(約合14.06億元人民幣)。
《鹽財經》指出,JPEX 成立於2020年,其在官網自稱是一家“持牌,並受認可的數字資產、虛擬貨幣平台,旨在提供安全可靠的國際買幣平台,讓大家在不同地方都可以安全便利地進行加密貨幣買賣”。然而,JPEX 實際上是一家無牌經營公司,借鋪天蓋地的宣傳方式和名人、KOL 效應,獲取高額資金。
此外,報道指出 JPEX 的宣傳手段不止名人站台和背書,還頻繁宣稱自己和上市公司有合作關係,標榜平台可靠。爆雷消息傳出後,不少上市公司發出聲明,澄清跟 JPEX 只曾有“考慮建議合作”,但皆因不同原因未有達成合作關係,因此早已停止合作。
就在今年6月1日,香港實行虛擬資產交易新規,因此“JPEX 案”也被視為“香港幣圈涉刑第一案”。目前,至少八名平台相關人士因涉嫌“串謀詐騙”罪名被捕。在調查過程中,香港警方還發現這個集團有詳細的分工,包括負責人、員工、虛擬資產找換店的店主等,但真正的幕後主腦是誰,還在追查中。
反腐背後的醫藥代表與醫生
出品:極晝工作室

圖:視覺中國
雙肩包換成了黑色斜挎包,從上到下換上了暗色行頭,王霖忐忑地走進北方一家三甲醫院,沿路特意避開攝像頭,小心打量過四周,然後在患者等號區坐下。
王霖是一名醫藥代表,負責在葯企和醫生之間傳遞信息和推廣藥品。對於王霖來說,醫生們是需要小心維護的“客戶”。一份早期的工作日誌里,他如下記錄了一天工作內容——替兩位醫生上網課刷學分,幫四位醫生收取快件,最遠的親自送到對方家中。
王霖每天一大清早趕到醫院,等在門診、病房走廊、醫生辦公室等醫生可能出現的任何地方,以便在門診結束時送上準備好的午餐、在樓門口陪着抽支煙,瞄準時機提句業務:“最近您幫我們多用點(葯)。”憑着踏實和勤快獲得了醫生的青睞,他目前對接至少70位醫生,漸漸摸清楚了很多人的職業動態,甚至家庭情況、感情進展。剛入行時,他的月薪只有6000元人民幣,目前業績最好時光獎金就有3萬。
然而,王霖現在成了“客戶”們最不想見到的人。7月底,中國國家衛健委聯合公安部、審計署、葯監局等10個部門,宣布開展全國範圍內醫藥行業腐敗問題的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的集中整治,整治重點是醫療行業利用醫藥領域權力尋租、帶金銷售、利益輸送等不法行為。8月初,王霖接到公司指示,要停止醫院拜訪活動,並且刪除所有跟客戶的溝通記錄。
就此,一場“醫療反腐”幾乎席捲全行業,醫藥代表成了這場反腐中最敏感的職業。隨着反腐工作不斷深入,據報道今年以來已有超過百名醫院院長、書記落馬,多家醫藥公司董事長被立案偵查。
醫藥代表在醫療機構中扮演什麼角色?腐敗是如何產生的?多種藥物競爭情況下,醫生用藥的標準是什麼?就公眾關心的一些問題,《極晝工作室》採訪了多位醫藥代表和一位資深外科醫生。圍繞盤錯其中的利益勾連和學術、臨床問題,這位資深醫生將醫生跟醫藥代表的關係形容為珊瑚和小丑魚的共生關係:“誰也離不開誰。”
預製菜進校園,為什麼是個問題?
出品:南風窗

2023年8月9日,2023 中國(鄭州)預製菜展覽會。圖:南風窗
伴隨着新冠疫情的影響,“預製菜”這個新名詞於2020年開始逐漸走進中國公眾的視野。起初,預製菜克服了線下餐飲的不確定性,大大便利了消費者;然而,隨着其擴張,人們逐漸發現模式化的料理包正以出乎意料的速度“入侵”自己的生活。
單一刻板的口味、來源不明的食材、不新鮮且高鹽高脂的嫌疑⋯⋯更為重要的,是對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的不透明,成為了預製菜面向消費者的“原罪”。
在各種疑慮尚未得到澄清時,進一步傳出預製菜進入校園的消息,激起千層浪。跟自主分散的餐飲消費不同,校園餐是一種獨特的食物供給模式——幾乎沒有其他選擇、集中配送分發,而且面向稚嫩的未成年人。
預製菜是否應該進入校園,被提升為一個不僅關乎自己孩子,而更是有可能影響未來一代身體素質的重要問題。家長們的聲音普遍是堅決高築“圍牆”,阻攔預製菜進入校園。
《南風窗》作者認為,人們對預製菜進入校園的焦慮,折射出一種普遍關切——在科技與工業逐漸改造我們“吃飯”模式的背境之下,受全社會“優先保護”的孩子應如何更好地生存?如果孩子不能得到保護,還有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