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精选:去鹤岗“隐居”的单亲妈妈

Print More

中国东北小城鹤岗走红,较低的房价和生活成本,吸引了不少外地人来此定居,当中有不少独自带着孩子的单亲妈妈。“在之前的地方没法继续生活的,才会来这里。”对这些妈妈来说,逃离破碎的家庭,在30岁后开启另一段人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跑网约车本来是许多失业、欠债中年人重新振作的快捷途径。然而,今年以来中国各地陆续发布预警,指出当地网约车市场已接近饱和,呼吁加入之前谨慎三思。39岁的唐鹏正在此时加入,他穷得每天睡在自己的网约车里,经历着人生的低谷。

中国出生率连年下降的蝴蝶效应,正在幼儿园显现。拥有15年幼教经验的幼儿园园长林冬青,今年面临前所未见的招生挑战。幼儿园和趋势作对抗,教师们则承受着生活压力,能否保住工作似乎只能听天由命。

全球深度报道网精选了6月几篇值得细味的深度报道。

30岁后去鹤岗“隐居”的单亲妈妈

出品:极昼工作室

李雨菡骑着电动车送孩子去幼儿园。图:吕萌

还清了家里的债务,单亲妈妈李雨菡(化名)带着两个孩子,从南昌坐了两天两夜的绿皮火车,今年元旦停在了东北小城鹤岗,住进了没有装修的新家。

李雨菡在27岁那一年嫁到南昌,用彩礼钱付了20多万元人民币的首付,在南昌买了一套房子。丈夫当快递员,日子本来过得还行,却因为深陷于赌博,把钱都赌掉,更提出要出国做赌博游戏。2019年11月离婚后,李雨菡背上了30多万元的信用卡贷和网贷,每月还要缴房贷、两个孩子的学费。卖掉南昌房子、还清债务之后,她手里剩下了18万元。

北上3000公里去到鹤岗,临走前,李雨菡和家里人说去雪乡看雪,但她心里清楚自己将要到东北生活。此前,她一直在网上关注鹤岗的房子,知道很多人来这里定居。眼下,她最需要解决的是找到一份工作。她面试过汽车销售,但对方拒绝了她周末留家照顾孩子的要求;考虑过开店卖江西瘦肉丸,同样因为难以脱身陪伴孩子而打消念头。

最近,李雨菡开始通过直播寻找收入来源。她没有想到,南方人在鹤岗买房的故事,让她在春节的九天里涨了9000多个粉丝。每一次直播,网友都会问她为什么去到鹤岗。她反复解释:“在之前的地方没法继续生活的,才会选择来到这里。”

张薇和女儿在家里的墙上涂画写字。图:吕萌

张薇(化名)带着5岁的女儿,在鹤岗生活了半年多,慢慢地从自闭和抑郁之中走了出来,开始走出家门接触陌生的人和事。

张薇在2016年认识了做服装外贸生意的外籍男友,两人在一年之后结婚,去到广州经营服装厂,却因运作不善而欠下了50万元。丈夫顾着为厂子奔波,张薇一个人带孩子,加上跨国文化差异,让两夫妻的交流融合愈来愈困难。

“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他也不知道什么是家,我自己也不知道,所以两个人也不知道怎么去维护。离婚的时候,我意识到我真的需要一个家了,当时过来(鹤岗)就像开盲盒。”

过去30年,张薇分别跟家人、丈夫一直租住房子,住得小心翼翼,从来没有家的感觉。孩子喜欢在墙上画画,张薇每次退房前都要自己买涂料刷完墙才走。来到鹤岗,住进自己买的房子那一刻,她真切感受到再也不用交房租,也不用担心孩子在墙上乱写乱画。
没有固定收入,是多数“鹤岗单亲妈妈”面临的最大问题。目前,广东省的部分城市已经推出“妈妈岗”弹性就业政策,试图解决妈妈群体的普遍困境。今年,鹤岗也面向非鹤岗籍“新市民”推出一些优惠政策,涵盖自主创业、购买商品房等。

张薇也没有固定收入,虽然生活算不上稳定,但觉得和以前相比压力小了很多。做直播时,她认识了一些来鹤岗生活的年轻人,有时候会出门聚餐,聊聊近况。从一个自闭、社恐的状态,到慢慢愿意走出家门,她发现自己正在慢慢变化:“以后我不管在哪里,我回家就是回到这里,鹤岗是我最后的一个保证。”

睡在“网约车”里的人

出品:极昼工作室

唐鹏在网约车上翻看平台上发布的订单信息。图:吕萌

唐鹏(化名)穷得让人难以置信。在东莞凤岗镇租一个小单间,每个月要800到1000元人民币。为了省下这笔钱,他选择睡在自己的“顺风车”里,醒着的时候就穿梭于东莞和深圳之间接送乘客,每天工作16个小时。

3、4月份的时候,唐鹏还能接到一些从东莞去广州、佛山、惠州的远程单子,幸运的话下午再接一个回到东莞的订单,一天下来能有800元的收入,还能赶在晚上10点回到充电站休息。最近,类似的订单愈来愈少,在平台上瞬间被抢走。

踏入2023年,中国多个城市相继发布预警——网约车需求已经接近饱和,建议谨慎加入。根据东莞当局发布的监测报告,第一季度市内近八成的网约车每天接不到10个订单,司机却增加了2974人。6月中旬,排队等候参加“预约出租车驾驶员证”考试的依然有约7000人。

唐鹏也在排队等候考证。今年3月,他第一次去的时候,连考证和照相费用共35元都付不上,再去已经要排到三个月以后,只好先跑起顺风车。跑顺风车不需要“预约出租车驾驶员证”,也不像跑网约车只能定期从平台提款,而可以每天提款一次,解决了唐鹏每天吃饭、为车子充电的开销。

“您已超速,请减速。” 手机导航不断响起提示音。近零点,假如不想空车跑回东莞、少挣100多块钱,唐鹏就必须赶到南山区抢单。车外温度27度,雨点拍在挡风玻璃上;红灯拦住了唐鹏,就像拦住他39岁的人生——从拥有几十名员工的红酒外贸公司老板,到婚姻破裂、创业失败、背负债务,只用了五年;疫情之后,不是他辞去工作,就是工作辞去他,钱从来都不够用。

对于未来如何,唐鹏总说“没时间想那么多”。

6月12日中午12点,眼下最要紧的是尽快把车租补齐,因为距离租金截止只剩八个小时了,唐鹏还差300块,如果接不到单子,就意味着车辆会被再一次锁住。好在他接到了,从东莞凤岗到深圳南山,路程50多公里、车资100多块,到了那边再看怎样抢个回程单吧:“我得让自己转起来。”

今年夏天,幼儿园抢不着娃了

出品:人物

图:视觉中国

林冬青(化名)是重庆市市区一家幼儿园的园长。今年,她面临前所未见的挑战——5月份开始招生以来,幼儿园只招了6个学生。今年年初,她接手这家幼儿园时,还向老板立下了“军令状”,一定要把整个园所人数提100个。面对现实的挫败,她承认自己“低估了今年(招生)的难度”。

林冬青有15年的幼教经验。她回忆七年前在重庆一家厂子弟幼儿园担任园长时,“招生”这个概念似乎都没有形成:“到了固定的时间就会有家长来咨询。”那一年,整个幼儿园有300多个学生。在“人口红利”阶段,生源像是海水一样到点就涨潮,幼儿园不仅不需要刻意招生,甚至还会筛选生源。

中国出生率连年下降的蝴蝶效应,正在幼儿园显现。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的中国人口出生率为10.48‰,2020年的为8.52‰,去年的进一步下降到6.77‰,新生人口数首次跌破千万,只有956万人。按照幼儿园适龄年龄向前推,今年的主要生源正是进入下跌趋势的2020年出生的幼儿们。

招生像是一场难打的仗,一些幼儿园很难对抗趋势,而且“多米诺骨牌”不断压向更多的幼儿园。根据2022年与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的推算,2022年中国幼儿园数量减少了5000多所,是近15年来全国幼儿园数量首次负增长。

林冬青说,在疫情中被淘汰的幼儿园大多是因为“经营不善”,而因为生源不足或许会成为未来幼儿园数量减少的一种可能。

这仅仅是趋势的开端。根据中国教育部的相关数据,2022年全国在园幼儿、在校小学生人数双双下降,其中全国小学在校生只有1.07亿人,比前一年减少100万人。

招生季依然漫长,林冬青看着招来的个位人数,日思夜想如何把这个数字扩大。招收100人的目标遥遥无期,这或许会成为今后常态。

“我觉得自己还算是一个有能力、有干劲的人,如果有一天连我这样的人也要失业,那我觉得整个行业可能危机就很大了。”林冬青也想着,如果真的没有办法完成“军令状”,或许她也会承担责任,离开这里。

“我为熊猫狂”:被笃信的谣言,被围攻的科普

出品:北青深一度

5月29日,结束隔离检疫期的丫丫。图:北青深一度

1月,中国网络上广传一段视频——旅美熊猫丫丫看起来脏兮兮、瘦骨嶙峋的,倚靠在石头旁,抬头望着天空。视频配文写道:“丫丫快点回家。”2月初,另一条“乐乐突然倒地去世”的视频广泛传播,配文写着:“不要让乐乐被养死的悲剧重演!呼吁丫丫回家!”

“乐乐眼睛被挖,一只卖了60万”、“旅美大熊猫被电击取精、直肠露出”、“乐乐生前身上疑有两个血洞”⋯⋯类似的视频、配文和信息,不断引爆中国网络舆情。

《北青深一度》记者尝试找到信息的出处,联系了一位发布相关视频的博主,对方回复已经忘了信息的来源,只记得是在别的博主那里看到,就顺手发到了自己的内容里。不过,博主语气笃定地说:“丫丫肯定受到了虐待。”

从2月开始,野生动物科普博主“楼长”在评论区频繁收到“为什么不关注丫丫”的质问。楼长去问那些声称丫丫受到虐待的人到底有什么证据,对方发来的基本都是一些监控视频、网上流传小视频等。楼长又去问了一些饲养员朋友和长期关注熊猫的爱好者们,这些人发给了他更多关于丫丫皮肤病、家族谱系的论文和过往的官方报道。

经过半个月的调查研究,整理了14GB的素材,楼主于4月2日发布了一期42分钟的“旅美熊猫究竟有没有被虐待”的视频。视频对一些最常见的流言做了解释,还揭示一些围绕乐乐、丫丫状况大造文章的乱象,获得500多万的观看和48万的点赞,同时惹来了一些质疑攻击:“你有心吗”、“晚上睡得着吗”、“洗地机”⋯⋯

在《北青深一度》接触到和观察到的熊猫粉丝群体中,立场认知更加复杂和分化。有人已经喜爱大熊猫多年,学习相关知识、去当志愿者、关注动物园中的动物福利权益,并且提出建议。在这次风波中,他们曾经尝试进行科普,同样遭到围攻,最后选择缄默。

有些人则是在最近几个月的舆论热点中被感染,他们的情绪表达更加激烈,同时掺杂了更多的民族情感。还有一些人激烈表达对包括圈养、人工繁育等做法的反对,认为应该把所有大熊猫放归野外,给予它们完全的“自由”。

“这场纷争折射出的仍然是我们该以何种心态、何种方式与另一物种共处的复杂命题。”报道如此总结。

烧烤店爆炸后银川全市排查液化气罐 临近餐厅称早想“液改气”

出品:北青深一度

爆炸发生后现场冒出浓烟。图:网络

6月21日晚上8时40分许,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一家富洋烧烤店因液化石油气泄漏引发爆炸,造成至少31人死亡、7人受伤。银川市委副书记、市长陶少华事后向全市人民表达歉意,承认今次事故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多年来最为严重的安全事故。

事发后的不到两天,《北青深一度》发表报道,综述事发经过、分析事故背景等。报道引述公安、消防部门询问笔录,涉事烧烤店在爆炸前一个小时左右传出煤气泄漏的味道,店员发现液化气罐阀门坏了,其中一名店员去买阀门,回来后在更换阀门过程中发生爆炸。

报道指出,跟富洋烧烤店类似,事发地附近餐馆大都使用液化气罐,大一点的餐馆则是液气结合。在这条街上经营餐饮店近20年的王琪(化名)称,店内一到两周就能用掉300元一罐的液化气,如果气罐出现问题,换一次阀门可能要花几十元,很多商户不愿意掏这个修理钱。即便愿意出钱修理,用天然气的话会有专业人员不定期检查,用液化气设备就只有送罐的工人来“帮忙看一下”。

王琪的店也曾经发生煤气泄漏——液化气罐上绿色的是总阀,红色的是减压阀,在二者接合处出现跑气。“当时店里没太多人,比较容易闻见,有嘶嘶的声音,刺鼻的油漆味道。” 王琪尝试关阀门,但失败,只能赶紧把煤气罐扛到店门口通风处扔下,等待燃气公司的人来处理:“如果泄露再严重一些的话,就要打119了。”

王琪和附近许多餐饮商户都一直希望将液化气统一改成天然气,但实现起来并不容易。“这笔钱是应该商户出还是应该房东出?大几万块钱,也不好协调。商户出了这钱,房东不租给你房了,就损失了。”

52个偷拍的男人,和被他们伤害的女性

出品:正面连接

插画:陈禹

最近,“偷拍”引起了中国网络热议。一边是“川大女生曝光大叔偷拍”引发争议,另一边是英国广播公司(BBC)调查报道揭发一个售卖偷拍视频的团伙,作案者和观看者大都是中国男性。《正面连接》的这篇报道——《52个偷拍的男人,和被他们伤害的女性》,虽然是在去年12月发表,但适合在本月推荐重读。

去年9月,文章作者翻读媒体报道,发现香港岭南大学教授陈效能从2019年起,花了三年访谈50位曾经偷拍女性裙底的人。她决定联系陈效能,想了解这50位受访者都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偷拍,然后写一篇《50位偷拍者的肖像》。

与此同时,作者通过社交媒体,找到了四位曾经遭遇偷拍的女孩,和她们通了电话。她发现,给女孩们打过电话的当晚,自己迅速把受害者的部分写了下来。那是她完全能共情的,相信大众也容易理解。可是施害者的部分呢?怎么写才不算是“为他们说话”?

作者认为,偷拍裙底的男性并不能意识到“女性也是人”。对他们来说,当自己需要乐趣,就可以“使用”女性这种“工具”。作者更加认为,这种忽视女性主体性的观念植根于大部分人的心里,即便是女性。

作为这种不平等的性别文化的受害者,并且在事后15年里始终无法正视它,作者通过写这篇稿子来改变视角,从而获得力量。作者认为,当你能看清人们如何受到支配而不自知,就可以面对自己的经历,也有勇气把它讲出来、写下来。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