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岛核事故5周年之际,日本记者的反思和报道仍在继续,而经历了“东方之星”沉船事故、天津爆炸等重大突发事件的中国记者也在反思:如何判断新闻的重要性?如何在突发新闻发生时做好及时报道和深度报道?深度君经授权节选资深媒体人分析,大家还可参考《媒体聚焦天津爆炸案,接力逼近真相》和《福岛核事故5年祭:日本记者如何炼就优质调查报道》(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如何判断“重大新闻”?
曾经有人讲过:衡量一个时政报道的重要性,是看它对政策的影响大小;衡量一个财经报道的重要性,是看它对资本影响的大小。但我认为,对重大事件处理的核心,也是对人的命运的关注。
这个标准分为三个层次:
1.影响了多少人。影响10万人事件和影响10个人的事件,量级肯定是不一样的。按照中国安全生产事故分级标准,9个人是一个坎儿,29个人是一个坎儿——如果一起矿难死亡了30人,就属于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了。
2.影响了什么人。生命无高低贵贱之分,但是一个事件影响了7个普通人和影响了“那7个人”,重要性肯定不一样。从媒体的角度说,新华社的《动态清样》发行量寥寥无几,但影响力巨大,就是这个道理。
3.影响到什么程度。拿SARS和埃博拉病毒相比,前者死亡率是10%,而后者死亡率几乎是100%,如果它们开始流行,你当然知道哪个影响更大。
所以,总的来讲,判断一个新闻重要的核心就是四个字——以人为本。
“突发”是什么?
最简单的解释:不可预测。如果地震可以预测,那么汶川不至于死亡6万多人;如果空难可以预测,那么没人会登上MH370航班。如果用打仗来形容,突发事件是一场媒体人的遭遇战。
但这并不代表着,我们要放弃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准备。凤凰网CEO刘爽有一句名言:要把遭遇战打成阵地战。也就是说,要把无准备之战打成有准备的战争。在重大突发的处理过程中,有很多规律可以探讨、总结。
深入报道的标准有哪些?
我在搜狐工作时,发动新闻中心六十多名编辑记者,对2000年—2013年所有重大突发事件进行总结,其分为九类四级。其中九类包括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海啸、泥石流)、安全生产事故(如矿难、空难、海难)、食品药品安全、群体性事件、环境污染事件(雾霾)等。而四级分别为三级、二级、一级、特级,每一级的应对方式不同。这在《超越门户》一书中已经有详细论述,不再啰嗦。
下面一张简图,是站在更深维度上的思考:究竟哪类突发事件应该投入更多精力、更大规模进行报道?
图的纵轴是死亡人数,这是个绝对值,判断相对简单;而横轴是事件类型:一般而言,人祸的关注度要大于天灾;公共领域发生的事故(如空难)的关注度,要大于专业领域(如矿难)。此外,一个事件背后的延展性,也应该纳入考量范围:这也就是为什么虽然死亡人数的量级相同(都是上百人),而天津港大爆炸的关注度远远大于长江沉船。
从上述几个维度判断,2015年排行前三位的重大突发事件应为:
1.雾霾。由央视前名记柴静制作,直指北京最痛点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在朋友圈空前刷屏。因为贴近性和名人效应,连我家的保姆都在谈论此事。
2.爆炸。天津港滨海大爆炸,引出了一个新话题——危险品工厂与居民区的关系。在中国生活的你,身边的“定时炸弹”还有多少?
3.暴恐。导致上百人死亡的巴黎暴恐事件是标志性的,它牵连出国际恐怖组织ISIS,甚至将一年前的MH17失事重新定义为恐怖袭击。也正因为中国新疆暴恐事件多发,所以这一类事件的关注极高。
分级、分类其实很简单,因为这叫事后诸葛亮。难的是在事件发生后极短的时间内——此时甚至伤亡数字不明朗的前提下,作出判断。这真的是一场战斗,如果判断失误,比如把一个不重要的新闻做大了,甚至使用推送手段强奸用户的眼球,那么你的App就会面临被卸载的危险。所以说,在衡量一个新闻人素养和能力的时候,对选题的判断是第一要义。特别是网站、App的值班编辑,要求以秒为单位的反应以及正确的判断、分析。
灾难报道的步骤+深度报道的角度
当给出一个合理的判断之后,重大灾难报道的一般步骤为:
1.死亡人数:这是核心信息,自始至终。
2.现场细节:点击率极高的报道。
3.救援状况:涉及到生命的挽回,很有悬念,可以使用直播手段。
4.事故原因:天灾还是人祸?个案还是共性?
5.追问责任:谁应该对死者负责?处分乃至量刑的标准是什么?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还是以人为本。这个人不是官员,而是死者——也包括死者家属。但很多媒体的稿子是拍马屁的——比如报道领导很重视、“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云云。在面对生命逝去的那一刻,能发出这样的东西,也是跪了。
而在每个事件中,都有一些特殊的“点”需要拎出来。拿天津港爆炸举个例子,其背后有几个角度和问题值得深揪:
第一,危险品为什么会距离居民楼不足1公里的距离?
第二,瑞海国际的背后究竟是谁?
第三,究竟谁指令消防员进入危险的爆炸现场?
第四,此次爆炸的次生灾害——比如空气污染,究竟有多严重?
第五,天津市政府及企业应如何面对媒体?
另外,反思和总结永远比煽情更重要,监督公权力是媒体的责任。
澎湃新闻可谓一家优秀媒体,但在处理长江沉船事件中,发表了一篇文章《感谢你无数次游过那么悲伤的水域》而被公众诟病。但在天津爆炸事件中,也有媒体报道了那些逆火而上的消防员——这却被认为是不错的报道之一。逆水逆火,效果不同。为什么?因为前者是职务行为,是事后的搜索,潜水员面临的危险不大;后者虽然也是职务行为,但消防战士用性命去搜索,后来有数十名消防员在此次爆炸中牺牲。两者相较,高下立现。
2009年,当我在《中国新闻周刊》任职时,已经在布局全媒体采访模式。当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不仅仅限于杂志的深度报道,还包括微博快讯、网站消息、杂志深度,重要的事件要有视频。到了搜狐网完成媒体融合之后,我建立了全媒体采访部,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步骤如下:
1.迅速派出记者前往现场。
2.后方直播间同步启动。在记者未能发出独家报道前,使用新华社、人民网等合作媒体消息作为信息源。
3.记者抵达现场或拿到素材之后,与后方直播统筹主编、直播图文编辑进行沟通,发回现场文字、图片、短视频,特别是音频——因其不受带宽限制且现场感极强,在全媒体直播里很受网友欢迎。
4.在直播进行中,收集优质素材,形成消息稿。
5.寻找最有价值的新闻点进行纵深,形成深度报道。
6.找到核心当事人,请其到搜狐直播间进行访谈,同步栏目《新闻当事人》。
7.收集优质视频素材,制作新闻视频专题片。
8.以上内容争取在搜狐新闻客户端、手机搜狐网、搜狐网、搜狐微门户同步展示。
本文经NewMedia联盟授权,转载自微信号“一点晨光”(ID: yidiancheng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