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搜索專家:有了這些網站,在中國做調查報道會更容易(Geofeedia和Echosec)

來自荷蘭阿姆斯特丹的Henk Van Ess是調查記者中的網絡搜索專家。他精通谷歌、推特等網站及衍生軟件的使用。利用網絡確認信息、尋找信源,他更有無窮妙招。此次大會,Henk特別向中國記者介紹了幾樣利器。利用它們來做調查報道,比起傳統手段優勢明顯。

挪威大會首日會議精選:調查克里姆林宮的財富

去年,路透社發表題為《同志資本主義》(Comrade Capitalism)的重磅調查報道計劃,連發九篇文章,調查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有關的政商關係。報道主力、路透社駐英國記者Stephen Grey和莫斯科調查報道部門領導Roman Anin在“調查克里姆林宮的金錢”分會場為大家展示調查過程並分享經驗。

挪威大會首日會議精選:如何調查銀行

調查報道的關鍵之一,就是鎖定要調查的對象。在規劃跨境金融報道時,銀行因為資料全、公開度較高,信息相對可信等優勢更容易成為調查線索的突破口。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開展的兩個調查報道項目“Swiss Leaks”和“Evicted and Abandoned”分別從滙豐銀行和世界銀行的數據入手,且經過了嚴謹的數據分析和驗證步驟,成為跨境金融報道的典範。

挪威大會首日會議精選:調查新聞教學

2015挪威全球深度報道大會彙集140餘個國家的900多名參會者。三天會議內容緊湊,第一天就有20餘場會議和討論,13場數據新聞工作坊。在調查新聞教學研討會上,來自北京外國語大學的王士宇老師分享了他指導的北外學生媒體《107調查》的深度報道。

挪威大會預熱 + 首日大會亮點

首日大會亮點

今天,全球深度報道網的執行總幹事David Kaplan等人將主持大會的開幕式;接下來,五位勇敢的資深調查記者會以“險象環生的調查報道”為題,進行主題演講,內容包括他們被控告、暗算和受暴力襲擊的經歷,以及如何從政治、法律和新聞操作上反擊和對抗的策略技巧。

調查新聞怎麼教最有效?如何在教學當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總監陳婉瑩教授將主持“調查報道教學的方法”的專場討論,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的王士宇老師和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的Mark Lee Hunter將分享他們開設調查報道課程及學生參與調查報道的經驗。

信源說謊,陷阱在哪裡?

記者該如何判斷線人說沒說實話呢?《滾石》雜誌去年11月發布的校園強姦案報道正因為未證實就輕信受害者的敘述,成了失敗案例。記者應該多參考法律規範,即使信源看上去很可信,說話有把握,前後說法也一致,也要以嚴格標準判斷其可信度。

新聞數據化的12條入門經

新聞數據化如何入門?將調查報道數據化時,數據重要還是故事重要?從哪裡找到合適的數據?看全球深度報道網(GIJN)的Nils Mulvad攜手《衛報》數據項目組的編輯Helena Bengtsson分享的12條入門經可以一窺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