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新聞
跟着Uber軟件工程師學可視化 | 數據新聞精選
|
本周的“數據新聞精選”欄目將為你分享整理好的數據源,讓Uber的工程師帶着你,做專業的數據可視化;另外,兩名數據新聞愛好者想象了一下數據新聞未來的發展趨勢,並總結出數據新聞未來所可能演進出的三種形態。
全球深度報道網 (https://cnarchive.gijn.org/author/vickieliang/page/2/zh-hant/)
本周的“數據新聞精選”欄目將為你分享整理好的數據源,讓Uber的工程師帶着你,做專業的數據可視化;另外,兩名數據新聞愛好者想象了一下數據新聞未來的發展趨勢,並總結出數據新聞未來所可能演進出的三種形態。
假新聞肆虐的現狀,也讓Sheila Coronel意識到事實核查應當成為當今記者的基本技能。Coronel是哥大新聞學院教務長、調查報道項目總監。三年前,她和同事決定將調查報道改為必修課,以提高學生收集與核實信息的能力。
當地時間11月6日,美國中期選舉投票日,民眾對上任兩年的特朗普政府是否買賬,餘下兩年任期里國內外政策走向如何,都將從此次選舉中看出些眉目。冬天將至,印度莫迪政府早前提出的應對霧霾措施能否起效?印度民眾和健康專家都在拭目以待。本期數據新聞精選分享兩則可視化報道:《華盛頓郵報》分析美國投票難問題,Bloomberg聚焦印度霧霾危機。
當媒體人使用網絡工具做調查時,僅靠一種工具無法解決所有問題。與此相反,很多時候,調查就像拼拼圖——這一塊是某個人名,那一塊是這個人的關聯人——需要我們慢慢拼出事件原貌。不過,依靠網絡和社交媒體,調查記者不愁沒有工具來找到每一塊拼圖。本期“調查工具箱”重點分享的幾類工具,能幫助調查記者迅速建立某個調查對象的個人檔案。
近日,保護記者委員會(CPJ)發布2018年全球“有罪不罰指數”報告,列出了14個未破獲記者謀殺案件最多的國家,索馬里連續第四年位列榜首,過去幾年狀況有所改善的阿富汗和哥倫比亞此次重回榜單。
10月,在韓國首爾召開的第三屆亞洲深度報道大會上,來自中國大陸網站丁香園的曾鼎介紹了關於中藥損害肝臟的調查報道,吸引了各國調查記者的關注。曾鼎是一名醫療調查報道記者,他曾在《鳳凰周刊》供職七年,現在是醫療信息網站丁香園的主筆,主要撰寫關於醫療和健康問題的深度報道。
過去幾年,媒體機構逐漸開始嘗試用電游講述新聞故事的方式。新聞遊戲這一概念,打破了文字、視頻、音頻、照片等形式的敘事傳統,能讓玩家更投入到新聞故事之中——至少理論上如此。
數據理念和數據技術的發展,為媒體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技術推動媒體轉型的同時,亦愈加裹挾着媒體的生存空間。算法成為假新聞的助推者還是會成為新聞核查的利器?數據新聞能否為新聞業帶來一線生機?這些都已成為亟待探討的話題。
第三屆亞洲深度報道大會10月5至7日在韓國首爾召開。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400名媒體人參加了這次大會。除了主題發言外,大會共舉辦了54場小範圍的討論和培訓活動,上下午有兩段時間,同一時間安排六場活動。由於分身無術,只能挑選自己有興趣的場次去聽,在這裡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