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技术
新闻报道中可以使用的七种叙述模式
|
作为新闻记者,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类型的故事,在众多故事中,有没有值得总结的叙述模式呢?伯明翰城市大学教授 Christopher Booker 为我们总结了新闻报道经常采用的七种叙述模式。
全球深度报道网 (https://cnarchive.gijn.org/category/%e6%b7%b1%e5%ba%a6%e6%8a%a5%e9%81%93%e6%8a%80%e6%9c%af/page/11/)
作为新闻记者,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类型的故事,在众多故事中,有没有值得总结的叙述模式呢?伯明翰城市大学教授 Christopher Booker 为我们总结了新闻报道经常采用的七种叙述模式。
最近两三年,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中文社交媒体的版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截至去年年底,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用户使用率达78.2%,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低幼、银发群体和偏远地区网民成为了互联网用户。面对这些变化,我们要如何应对网络谣言?
纽约时报自2017年起制作了一系列视频调查报道,《杀死卡舒吉》是其中的佳作,这个8分多钟的短片使用的素材全部都来自公开信息,但经过编辑加工之后,它完成呈现了卡舒吉遇害的全过程。纽约时报是如何用公开信息完成调查短片的呢?
不论是查找事实,衡量某一特定事件的影响还是确认细节,卫星图片都已成为深度报道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在冲突地带,卫星图片更能精准地记录侵犯人权的行为或对当地的发展状况进行有效评估。我们用8个案例,告诉你卫星图片在调查报道中到底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挪威媒体 VG 以精炼字句配以图片、影片及手机通讯串流视频,呈现了一桩错综复杂的跨国 Tinder 诈骗案,取得了超过两百万的阅读量。巨大成功的背后有哪些经验值得分享?
普利策奖得主张彦(Ian Johnson)的作品《中国的灵魂》(The Souls of China)最近出版了中文版,台湾非营利网络公益媒体“报导者”总编辑李雪莉与张彦进行了专访和对谈。除了刊载在“报导者”上的访谈文章以外,李雪莉也分享了她与张彦在田野技巧上的切磋。
在经济犯罪都已经全球化的背景下,媒体、尤其是中小型媒体要如何解决全球化下的跨国媒体合作问题?促成日本非营利媒体 Waseda Chronicle 和香港端传媒进行合作的媒体人徐小童分享了她对媒体跨国合作的思考。
Bellingcat 是一间英国的独立调查网站,曾对马航 MH17 空难、也门内战、叙利亚化学武器袭击等重要新闻事件进行过调查报道,揭开事件真相。在调查过程中,公开资料扮演了重要的角色,Bellingcat 创始人和我们分享了如何在这个假新闻泛滥的时代,核查信息的真实性,并借助公开资料进行调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