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法國和印度,她們是如何報道性侵/性騷擾案件的?

來自中國、法國和印度的三位在調查性暴力案件方面頗具經驗記者,分享了她們的調查技巧:與受害者(倖存者)建立信任關係的同時,又要保持客觀性,對信息進行多方求證;不要忽略男性目擊者的意見;謹慎選擇採訪和報道時的措辭;直到最後一刻,受訪者的同意都至關重要……以及「性侵與性無關,它只與權力有關」。

當政治極化愈演愈烈,媒體應該如何報道美國大選?

一項研究顯示,美國民主黨與共和黨都有四分之一的人支持對另一黨有害的政策,即便這些政策也會對國家造成傷害。當這種極化情緒愈演愈烈時,記者應該如何報道美國大選?通過採訪記者以及研究受眾參與的編輯,全球深度報道網找出十幾種記者可以使用的技術,來增加不同觀點受眾「接觸」事實的機會。

對話李斐然、朱柳笛:如何打破受訪者的「標準敘事」?

對採訪者來說,許多受訪者都有自己的一套標準敘事,要攻進這套系統之中,並建立新的——真實而非完美的對話,是一件很難的事。在這篇文章中,《人物》記者李斐然和編輯朱柳笛以採訪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的稿子為例,分享了如何在訪問中打破受訪者的「標準敘事」。

《紐約時報》是如何將美國手機追蹤產業可視化的?

《紐約時報》的「隱私項目」揭示了數據公司從數百萬智能手機用戶中收集數據的活動,並將手機被追蹤的情況進行了可視化處理——從五角大樓、白宮到舊金山的街道,到處都有人的手機被追蹤。《紐約時報》是如何將這一龐大的產業進行可視化呈現的?

《第一財經》是如何報道新冠疫情的?

《第一財經》是國內首家報道武漢發生新冠疫情的媒體,在此次疫情報道中,也以深入淺出的解釋性報道和紮實的調查深入人心。當遇到新冠疫情這樣大事件時,後方編輯和前線記者要如何配合?可以從哪些角度切入事件和策劃專題?當好報道刊出後,新媒體運營又可以如何配合?針對這些問題,騰訊傳媒研究院採訪了《第一財經》的核心采編團隊。

如何報道新冠疫情?前線記者們總結了十點經驗

在這次新冠疫情中,中文媒體上出現了許多優秀報道,有的揭露了疫情何以爆發的關鍵事實,有的講述了生活在疫區的人們的真實狀態,有的用深入淺出的方法解答了公眾對疫情的疑惑……這些報道是如何做出來的?參與報道的記者們又有什麼經驗可以和我們分享?全球深度報道網採訪了幾位參與此次疫情報道的一線記者,總結出了十點新冠疫情的報道經驗。

« 上一頁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