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page Top Story
企業資料查冊有方 調查記者這樣挖掘獨家(上)
|
今年1月,香港律政司司長鄭若驊被曝僭建,媒體在此事件的調查上大施拳腳,通過翻查公開資料找出多項證據。調查記者們的查冊功夫看起來眼花繚亂,其實個中章法並不難。深度網特邀《香港01》調查記者Selina Cheng,為我們復盤了當時記者查冊的過程,親授一步步拿到公開資料的步驟。
全球深度報道網 (https://cnarchive.gijn.org/category/%e6%b7%b1%e5%ba%a6%e6%8a%a5%e9%81%93%e6%8e%a8%e8%8d%90/page/2/zh-hant/)
今年1月,香港律政司司長鄭若驊被曝僭建,媒體在此事件的調查上大施拳腳,通過翻查公開資料找出多項證據。調查記者們的查冊功夫看起來眼花繚亂,其實個中章法並不難。深度網特邀《香港01》調查記者Selina Cheng,為我們復盤了當時記者查冊的過程,親授一步步拿到公開資料的步驟。
2018年全球數據新聞獎獲獎名單揭曉,最終13個作品(媒體)從86件提名作品,以及來自58個國家的630份提交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了包括年度數據可視化獎、年度調查報道獎、年度數據應用獎等在內的12個獎項。值得一提的是,財新數據可視化實驗室獲得了最佳大型數據新聞團隊獎,這也是中國媒體首次在全球數據新聞獎項的評獎中獲獎。
眾所周知,公開文件是調查新聞的重要線索來源。但在不同的國家,獲取公開文件的途徑各不相同。理解和審閱公開文件對於深度報道來說非常重要,它們啟發了很多記者,全世界許多重磅的調查新聞也由此誕生。Floreen Simon是菲律賓調查新聞中心的培訓主任。她將在本集講解公開文件具體涵蓋的種類,以及這些文件如何幫助調查記者們挖掘故事。
向權力問責是調查報道的核心——這當然也包括公司權力在內。分析公司報告能揭示公司如何運作,以及其中是否存在可疑的不規範的交易。審查公司賬戶和財務報表,同樣是調查和揭露腐敗、洗錢行為,以及追蹤金錢流向的重要做法。本期深度報道錦囊的關鍵詞:解讀公司報告。
調查人口販賣需要專門的調查技巧。人口販賣犯罪,或以強制性勞役為目的的人口交易,性奴役或商業性剝削等犯罪行為,能產生數十億的非法利潤。這些隱秘的犯罪活動,不僅會在一國國界內發生,還正快速地跨國蔓延。
既然命運的輪盤難以抵擋,就總要有人去做那個“壞消息先生”,記者就是其中的一群。災難報道是記者的成長課,作為社會應對機制中傳播環節最專業的一環,記者的報道能平衡信息差,協助社會肌體協作和資源調度,並為歷史留下註腳。
上周,前北京大學教師瀋陽20年前的“涉性侵事件”引起公眾強烈關注,包括《新京報》、《中國新聞周刊》、財新、自媒體公號“火星試驗室”、《現代快報》、澎湃在內等多家媒體機構和平台做了數日追蹤報道,尋得大量當事人發聲,促成相關文件公開,持續推動公眾對高校乃至職場中性侵問題的廣泛討論。
在過去一年,全球的調查新聞行業一直都不太平靜,各地調查記者面臨著相似而又不同的挑戰。除了要應對由技術和資本所帶來全球性行業變化,一些地區的記者還需與戰火、暴力及其他各種侵害作鬥爭。
以文學性強的敘事,講述關乎公共利益的故事和問題,並最終抵達某層終極意義——在前《南方周末》特稿記者葉偉民看來,這是新聞特稿的三大核心指向。特稿在中國有何特殊的歷史背景?特稿如何取材、確立主題,如何採訪,是否有寫作技巧可循?本文中,從個人經驗出發,葉偉民分享了優秀的新聞特稿是如何寫成的。
2016年12月,路透社新聞研究所啟動名為《全球性的團隊合作:調查新聞領域合作形式的興起》的研究,研究所主管Rasmus Kleis Nielsen和BBC前主管Richard Sambrook牽頭,邀請了6位資深媒體人共同撰寫這份報告。2018年初,報告終於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