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兔運動在中國還剛起步,理性的思考和討論有利於將它健康地推向更廣的區域,讓受害者有勇氣說不,讓潛在的施害者不敢施害,形成全民尊重女性、呵護女性的共識,這是我們共同的心愿。而公共討論需要基於對基本事實的掌握。核真錄做的,就是幫助讀者儘可能地釐清事實。
新聞獎項
直面強權的調查報道——2017美國調查記者協會大獎揭曉
|
4月2日,美國調查記者與編輯協會公布了年度IRE大獎的獲獎名單。IRE於1979年設立,嘉獎最出色的調查性報道。6月16日,2018年IRE大會將於佛羅里達州的奧蘭多開幕,頒獎典禮也將同時舉辦。
Homepage Featured
報道美墨邊牆——大型合作報道的誕生
|
2016年秋季,《亞利桑那共和報》的主編Nicole Carrol去往現場,報道特朗普在亞利桑那州的總統競選造勢活動,一個不同尋常的口號吸引了她以及所有媒體的注意:“Build the Wall!”
新聞獎項
年度最佳數據調查故事:藏在數字中的秘密
|
GEN數據新聞獎(Data Journalism Awards, DJA)是由谷歌、騎士基金會(Knight Foundation)和全球編輯網絡(Global Editors Network, GEN)共同設立的數據新聞領域最受關注大獎。“年度調查”(Investigation of the Year)是GEN數據新聞獎的十個獎項之一。今年有17個作品入圍“年度調查”獎,深度君將為大家介紹幾款“心頭好”,跟隨數據記者們一窺這些藏在數字里的秘密。
全球亮光獎
時隔兩年 全球亮光獎攜12篇佳作再回歸
|
每兩年一屆的全球亮光獎再度回歸,今年有12篇調查報道佳作從67個國家遞交的211份申請作品中脫穎而出,成為入圍作品。最終獲獎作品將於11月在南非舉辦的全球深度報道大會上揭曉。
深度報道
李文星事件引發關注 專業類新媒體平台表現亮眼
|
大學生李文星溺亡案令天津靜海區的傳銷活動成為輿論熱點。率先報道此事的教育類新媒體“芥末堆”和發表多篇調查報道的財經新聞客戶端“AI財經社”表現尤其亮眼。
數字創新
從“沉浸”到參與 調查報道的互動呈現還有哪些創新?
|
本文分享來自拉美的八個優秀交互式深度報道。這些故事都力求通過對不同敘事元素的組合,既深入故事內核,又展現故事的不同切面,緊緊抓住讀者眼球,帶動參與,並誘發他們思考。
Investigative Articles
第六屆全球亮光獎入圍名單公布 中國媒體財新入圍
|
已經走過五屆的全球亮光獎(Global Shining Light Award)又帶着入圍名單歸來啦!來自12個國家的12篇卓越的調查報道作品,已經成功入圍第六屆全球亮光獎最後評審名單,將繼續競逐大獎。中國媒體財新選送的“谷俊山腐敗“系列報道入圍。
General
印度人口大邦的“問題”數據
|
拿到官方數據你會做什麼?分析數據,然後得出結論?
從中是否可以看出什麼門道?
印度媒體、金融專家Bhandari沒有從數據直接跳到結論。在這個過程中,他故意“找碴”,質疑數據,並得出了印度各邦政府普遍存在虛報數據的結論。
讓我們看看他的質疑是否合理。
Investigative Articles
為什麼記者應該對智庫心存懷疑
|
在金錢和權利的誘惑面前,智庫和其他任何機構一樣,值得我們保持懷疑。一所智庫最重要的品質之一是其研究的正直程度。記者可以做的是,對他們所聲稱的“公正性”保持懷疑,並且提供有關利益衝突可能性的信息。
Investigative Articles
深度報道的力量
|
深度報道影響公共政策和問責機制的例子並不少見。從小鎮報紙到大城市媒體,充當監督角色的記者們不倦地追問:錢花到哪兒去了?權力是如何行使的?全球深度報道網盤點九大深具影響力的案例,向你展示深度報道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