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中國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縣發生里氏6.2級地震,造成超過140人遇難。在冰冷天氣之下,災民渴求臨時帳篷、摺疊床、感冒藥等物資,而救援隊伍則努力克服霜凍和塌方道路等惡劣環境,儘力將物資送予災民。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12月份幾篇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
深度報道精選
深度報道精選:齊齊哈爾的女排隊員
|
7月23日,齊齊哈爾市第34中學體育館的屋頂突然坍塌,當時在館內集訓的女子排球隊2名教練和17名隊員當中,有11人死亡。初步調查顯示,這並非一起意外,而涉及施工單位違規在體育館屋頂堆置珍珠岩。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7月份幾篇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
深度報道精選
深度報道精選:去鶴崗“隱居”的單親媽媽
|
鶴崗走紅,較低的房價和生活成本,吸引了不少外地人來此定居,當中有不少獨自帶着孩子的單親媽媽。對她們來說,在30歲後開啟另一段人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6月幾篇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
深度報道精選
深度報道精選:一個人可以廢物到什麼程度?
|
一個人可以廢物到什麼程度?李樹(化名)不打工、不出門、不社交,積蓄用完了,乾脆賣掉所有家當,搭了個帳篷,就住在一個垃圾場里。他如何以一種平靜而認真的姿態,過着“廢物”般的生活,卻又讓旁人看着感覺到體面?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5月份幾篇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
深度報道精選
深度報道精選:長峰醫院火災後24小時
|
4月18日晚間,央視等官媒陸續發布“北京市長峰醫院火災致29人死亡”的消息,中國絕大部分民眾才知悉當日下午1時在首都曾經發生如此嚴重的一場火警。當時,距離火災事故已有七、八個小時。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4月份幾篇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
深度報道精選
深度報道精選:小鎮里沒有女性主義
|
3月,不少媒體發表了關於女性處境的報道,切入討論的角度各有不同。媒體人易小荷為四川省自貢市仙市鎮的一群女性寫書,記錄她們面對的婚姻挫折;職場女性王廉發現,在成為母親、堅守職場、母乳餵養這三個選項之間,不放棄任何一個原來非常艱難。
深度報道精選
深度報道精選:為什麼你的醫保個人賬戶的錢變少了?
|
各地最近開始新一輪醫保改革,個人賬戶被弱化,資金轉而投入門診改革等,引起民間爭議;中國首例因“陪診”入獄的案件,張新甫至今仍在申訴,希望洗脫罪名、恢復尊嚴……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2月幾篇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
深度報道精選
深度報道精選:感染潮下的人們
|
隨着中國政府公布新冠防疫措施“新十條”,實行近三年的嚴格防疫政策突然放開,感染潮也隨之爆發。抗疫的壓力隨之落在基層醫護人員身上,民間也在缺乏信息的情況下展開自救。我們精選了1月幾篇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
深度報道精選
深度報道精選:“二十條優化措施”下,一場“復常”的社會實驗
|
石家莊持續一周的“復常”試驗成為全國的焦點。生活在當地的居民,如何適應這些變化?“二十條優化措施”之下,各地的城市又要如何在防控疫情和恢復正常生活之間取得平衡?我們精選了11月份幾篇值得細味的報道。
深度報道精選
深度報道精選:疫情下,無法綻放的義烏仿真花
|
新冠疫情以來,在義烏的航賓仿真花產業園區,40多家仿真花廠正在掙扎求存。有為仿真花染色的女工,在沒有訂單、沒活可乾的空閑,照樣做花當作存貨。在工廠一側的空地上,堆放着幾十袋仿真花半成品,何時能賣得出去,誰也不知道。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10月份幾篇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
深度報道精選
深度報道精選:地震再次打破他們對未來的想像
|
9月本是採摘佛手柑的季節,去年就有新聞報道形容,佛手柑鼓起了瀘定縣村民的“錢袋子”。然而,5日發生的里氏6.8級地震,除了奪去至少93人的性命,也讓許多農民失去家園、土地和唯一的生計,打破他們對未來的想像。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9月份幾篇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