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報道
如何應對官司、財政問題與新聞業危機,前《衛報》編輯經驗分享
|
歐洲的調查記者面臨著哪些風險,小型機構如何維持獨立性並爭取到報道的資源,新聞業的變化、以及不變的東西是什麼……在與亞美尼亞Hetq Online網站的對談中,前《衛報》調查編輯David Leigh分享了他的看法。
全球深度報道網 (https://cnarchive.gijn.org/category/uncategorized/page/11/zh-hant/)
歐洲的調查記者面臨著哪些風險,小型機構如何維持獨立性並爭取到報道的資源,新聞業的變化、以及不變的東西是什麼……在與亞美尼亞Hetq Online網站的對談中,前《衛報》調查編輯David Leigh分享了他的看法。
Atlatszo,匈牙利語,意為“透明”。這家名為Atlatszo.hu的調查性新聞網站不僅深耕調查報道,還致力於推動匈牙利的透明度和信息自由。GIJN會員故事系列第二期,由Atlatszo.hu的編輯Tamás Bodoky為你分享他們的調查經驗。
從2003年成立至今,全球深度報道網(GIJN)已成為扶持全球調查報道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擁有遍及62個國家的145個會員組織。這些組織在世界不同的角落如何從事與推動深度報道的發展?GIJN會員組織故事系列第一期,帶你看西班牙的Civio爭取透明度的努力。
1月23日,2016年菲利普·邁耶獎(Philip Meyer Award)公布結果,關於醫生性侵事件、野外火災可視化、職業網球假球案的報道分獲前三名獎項。
全球深度報道網的“每周數據新聞精選”(Top Ten #ddj),將分享由社交網絡程序NodeXL統計得到的最熱門#ddj話題推文。本周精選集合多個創意交互圖案例,並為讀者介紹用於推特數據分析的新工具。
2016年,中國內地有哪些深度報道讓你印象深刻?經與業內人士探討,深度網挑選出以下調查故事。它們或關注個體命運的巨大轉變,拷問制度弊端;或抽絲剝繭探尋權力與資本運作真相,解剖荒謬現實。深度君挑選的報道或掛一漏萬,但這些故事都是對過去一年社會變化的重要記錄,也是對深度報道之監督作用的清晰見證。
一篇好的數據報道應當確保數據無誤,分析詳實。若團隊中缺乏富有經驗的數據編輯,抑或報道涉及專業領域的數據,這時該如何做好報道核查?兩位資深數據記者總結了這些經驗。
天津獨流鎮,如今更為人所知的另一個“身份”是“北方調料造假中心”。1月16日,《新京報》的調查揭露了當地聚集40餘個家庭造假作坊,利用回收的食材、不可食用的工業用鹽製作假冒名牌調料,通過各種渠道銷往全國各地。記者如何對此地展開調查?報道目前帶來了哪些改變?
全球深度報道網(gijn.org)的“每周數據新聞精選”(Top Ten #ddj)集合每周最熱門的話題#ddj(數據新聞)推文,由社交網絡程序NodeXL統計完成。本文整理分享過去一年中,最吸引數據新聞“推友”們的故事。
憑藉他長年為新聞事業所作出的傑出貢獻,《華盛頓郵報》執行編輯Marty Baron獲得了2016年的Hitchens獎。面對即將來臨的特朗普時代,在頒獎晚宴上,Baron與在場媒體人分享了他的擔憂與思考,並鼓勵媒體人堅守信念,堅定前行,為公眾挖掘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