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亚洲 | 善用国际资源平台 做更专业的环境报道

气候变化已然危及到人类的生存,而世界最高峰脚下的社会却忽略了、甚至试图无视种种信号。如何报道环境与气候变化关系到公众如何理解与应对现存的危机。三位长期关注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问题的南亚记者分别从实地调查案例,报道方向与注意事项,以及与数据新闻结合三个方面,分享环境报道要领。

开放、系统与安全:数字时代调查记者的新“信条”

科技进步使调查报道的方法与工具日新月异。调查记者如何顺应数字时代的潮流,更好地把握技术红利,做出有价值的调查报道?开放社会基金会的独立新闻项目总监María Teresa Ronderos提出当下调查记者必须牢记的三个新“信条”,并分享了多个有关数字与人身安全保护的国际资源平台供记者参考。

报道亚洲 | 勇气与安全——女性记者调查经验谈

“迄今为止,我的每一次在外调查都会遭到骚扰——尽管形式有所不同。(可能)很多人觉得,因为我是女性我就会被他们吓倒。”今年的亚洲深度报道大会上,印度自由记者Stella Paul道出了女性调查记者的心声——相比异性同行,她们在工作中会遇到更多危险和挑战。 Paul今年刚获得由国际妇女媒体基金会颁发的“新闻勇气奖”,对于女记者在调查中可能遇到的性骚扰和人身安全威胁,她有何应对经验?

想知道有哪些议员在“吃空饷”?自己写一个爬虫吧!

热爱数据的你,R的功能用过多少?用R编写网络爬虫,你又尝试过吗?比利时数据达人Maarten Lambrechts最近就利用R语言的rvest包编写了一个爬虫程序,调查分析比利时弗拉芒大区议会议员的议政情况。他是怎么做的?深度君经授权编译Lambrechts的文章为你剖析,文末还有代码分享。

报道亚洲 | 如何打造深度调查的数据团队

传统的新闻团队通常包括编辑、记者、设计师、摄影师等角色。但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调查报道,各大媒体开始纷纷转型,为自己的新闻团队补充数据专家。如何管理和激励一支有数据意识的调查团队,把报道做得更好呢?三位资深数据大牛在亚洲深度报道大会上分享了她们的经验。

报道亚洲 | 为少数族裔与弱势群体发声 勇气之外记者还需哪些技巧?

少数族裔与边缘群体,两者的形成都有其复杂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在不同的社会,这两者的声音也常被不同程度地忽略。来自泰国和印度的自由记者——Prangtip Daorueng和Stella Paul长年关注少数族裔与边缘群体议题,美联社驻缅甸记者Esther Htusan自己便出身于少数族裔,在各自族裔众多,民族矛盾繁生的国度里,她们为何关注这些群体,又如何报道他们的困境与挣扎?

报道亚洲 | 对话“聚焦”小组前编辑:我们靠交谈“凿”破铜墙铁壁

对《波士顿邮报》前“聚焦”调查小组编辑Walter V. Robinson来说,“新闻最基本的技巧——从19世纪到20世纪、21世纪从未改变过——就是与人交谈。”Robinson带领“聚焦”小组揭露天主教神父性侵黑幕,经奥斯卡获奖影片《聚焦》扬名全球后,仍受“新闻的召唤”在高校任教、向各地记者传授心得。在第二届亚洲深度报道大会上,Robinson与深度君分享了聚焦报道背后的故事,调查报道的技巧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 上一页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