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創新
外媒經驗|碎片化閱讀時代,長篇深度報道如何重煥生機
|
長篇報道如何呈現才能持續吸引受眾,又充分保留及發揮本身的敘事價值?拉美同行們的創新嘗試值得借鑒。
全球深度報道網 (https://cnarchive.gijn.org/category/uncategorized/page/9/zh-hant/)
上月,致力於推動信息自由法案(FOI/RTI)發展的Freedominfo.org網站開設了新專欄,由網站編輯Toby McIntosh專門介紹全球範圍內使用FOI挖掘獨家新聞的案例。本期深度網繼續為你編譯分享各地的FOI故事。
本期精選為你帶來《金融時報》的數據新聞趨勢分析,探究一篇成功的數據報道如何煉成,以及如何用編程與機器學習方法解碼美國國會兩黨的“口水戰”。
全球深度報道網的“每周數據新聞精選”(Top Ten #ddj),將分享由社交網絡程序NodeXL統計得到的最熱門#ddj話題推文。本期內容涵蓋全球數據新聞獎主辦團隊與行業大咖們的交流分享,已故統計學家漢斯·羅斯林的成就回顧,以及全球企業數據開放現狀解析等。
近年,越來越多開放數據項目在全球範圍內湧現。這些項目激發了各地的企業創新,有效推動公民參與,改善政府治理——各方面的社會效益都備受矚目。而在中國,開放數據也逐漸顯示出其巨大潛力。
如今,全球深度報道網(GIJN)已彙集了62個國家的145個專註於調查性新聞的成員機構。我們一直密切關注各地成員機構的情況,不斷探索他們在調查性新聞方面的創新嘗試,包括如何提高收入、擴大傳播、以及支持各自調查報道的發展等。過去幾個月里,我們已分享過一些關於成員機構的專題文章,它們都值得再次回顧。下面,我們將再為你介紹幾個成員機構的成功典型。
兩周前的白宮新聞簡報會上,特朗普將包括CNN、《紐約時報》、Policitico雜誌等幾家主流新聞媒體拒之門外。當報道白宮的渠道被限制、被剝奪,當向權力問責的自由環境被收緊,美國媒體如何另闢蹊徑、監督權力運行?美國非營利新聞機構MuckRock給出了一個獨特的答案。
追逐真相是記者的使命,但在某些地區,這樣做卻可能意味着付出生命的代價。根據保護記者委員會的報告,2016年全球殉職的記者里,一半以上是在敘利亞、也門或伊拉克等地的戰火中遇害。最近,阿拉伯調查新聞記者協會對伊拉克戰地記者處境的一份調查,揭示了伊拉克當地媒體與外媒之間在保護記者方面的巨大差距。
前有羅爾事件,近有武漢麵館命案,網絡上的消息頻頻反轉,造成輿論不斷“以此分鐘之我戰前分鐘之我”,這似乎已成為社交媒體上“情緒先於事實而行”的常態。如何在追求傳播效率的數字時代快速準確地進行信息核實,做負責任的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