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創新
大學正在成為孕育調查報道的新基地
|
愈來愈多大學將資源投放於調查新聞的教學與實踐。去年10月,有6個以大學為基地的調查報道中心加入了 GIJN。在這篇文章中,Olivier Holmey 採訪了挪威、日本、南非和北美幾間大學調查報道中心,探尋這一趨勢背後的原因和這個模式的優劣之處。
全球深度報道網 (https://cnarchive.gijn.org/page/36/zh-hant/)
愈來愈多大學將資源投放於調查新聞的教學與實踐。去年10月,有6個以大學為基地的調查報道中心加入了 GIJN。在這篇文章中,Olivier Holmey 採訪了挪威、日本、南非和北美幾間大學調查報道中心,探尋這一趨勢背後的原因和這個模式的優劣之處。
“核真錄”原本是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事實核查》課程的教學實驗號,從2017年創辦至今,已經成為了一個平均每月發稿3-4篇、有着近3萬微信粉絲的事實核查媒體。和專業媒體不同,它完全由在校學生自己運作,但同時又保持着和專業媒體一樣的新聞專業主義。“核真錄”的采編流程是怎麼樣的?學生們如何確保核查的準確性?作為校園媒體,它面臨哪些運營上的困難?在這篇文章中,騰訊全媒派就這些問題採訪了指導老師鄭佳雯和主編倪奕瑋。
許多媒體急於推出會員計劃而忽略了一個關鍵的先決條件:培養和了解自己的忠實受眾。 波蘭媒體 Outriders 從低成本的電子報起步,並通過和 Instagram 上網紅合作的方式,在短短兩年內讓訂戶增長了超過3萬人。這篇文章詳細介紹了他們的媒體增長策略。
在南非,暴力犯罪的罪犯很少會得到同情,媒體也很少會報道這一群體。但當霍普金斯開始調查該國私營監獄內的不法行為時,她被囚犯們抱怨遭受酷刑和虐待的來信所淹沒。這篇文章講述了霍普金斯是如何對南非監獄系統進行了一場長達十年的調查。
在美國國會騷亂髮生的同時,世界各地的開源調查記者們也迅速行動起來,抓取社交媒體帖文、將直播視頻錄下、並發起在線眾包項目……為日後進行深入調查積累素材。在這篇文章中,兩位資深記者以美國國會騷亂為例,和我們分享了對突發事件進行開源調查的十點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