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經營
危與機:新聞業可以從疫情中學到什麼?
|
世界上多數國家已經封關好幾個月了,我們仍然很難說清新冠疫情究竟對新聞業造成了怎樣的影響。但可以肯定的是,受眾對於優質可靠信息的需求度變得前所未有的高漲,這對於新聞媒體來說,是一個與受眾建立持久關係的良機。
全球深度報道網 (https://cnarchive.gijn.org/page/47/zh-hant/)
世界上多數國家已經封關好幾個月了,我們仍然很難說清新冠疫情究竟對新聞業造成了怎樣的影響。但可以肯定的是,受眾對於優質可靠信息的需求度變得前所未有的高漲,這對於新聞媒體來說,是一個與受眾建立持久關係的良機。
《紐約時報》去年發表了一篇很有影響力的白人極端主義襲擊事件互動報道。這篇故事使用地圖和時間線來呈現數據,揭示了這些襲擊的高發以及彼此之間的關聯。在這篇文章中,製作者之一 Weiyi Cai 分享了他們是如何想到這個選題和在對數據進行可視化時的種種考量。
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持續增加,於6月底突破一千萬。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我們可能需要開始學習如何與病毒共存了。在六月,除了全世界範圍內對種族歧視的抗議浪潮,還有更多的議題進入數據記者的視野:停工減薪的失業潮中,階級固化與貧富差距將會使社會進一步分裂嗎?居家辦公的過程中,女性是否又被迫回到了負擔所有家務的傳統角色中?人類社會停擺導致的各種排放物減少,對於自然環境是否反而是件好事?
Katherine Eban 是《名利場》的撰稿人,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她已經撰寫了三篇重磅調查報道。不過,她並沒有使用什麼高科技調查工具,反而是回歸最原始的紙和筆,還有不怕被人拒絕的精神,「只要對方不明確拒絕,你們就有建立聯繫的可能」。
在全球新聞業不景氣的情況下,加拿大《太陽報》卻不斷創下銷售紀錄。讓他們逆境重生的是合作社的經營模式——在保持采編自主的前提下,讀者和員工都可以通過捐獻薪酬加入合作社,成為媒體持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