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球深度報道大會
#GIJC19 側記:我看見更大的世界露出了縫隙
|
在全球深度報道大會的這幾天,我看到了一個更大的世界露出的縫隙,這個縫隙需要我們自己去撬動,去往外擠,但首先要做的,是永遠要警惕地意識到自己的局限性。
全球深度報道網 (https://cnarchive.gijn.org/page/55/zh-hant/)
在全球深度報道大會的這幾天,我看到了一個更大的世界露出的縫隙,這個縫隙需要我們自己去撬動,去往外擠,但首先要做的,是永遠要警惕地意識到自己的局限性。
馬來西亞媒體“當今大馬”從2004年開始啟用訂閱制。15個年過去,會員收入已佔到了總收入的70%以上,但付費牆並沒有削弱影響力,它目前仍是馬來西亞仍然是最受歡迎和信任的新聞網站之一。在全球新聞業並不景氣的今天,“當今大馬”是如何平衡新聞公共性和媒體經營的?有哪些我們可以借鑒的成功經驗?
韓國非牟利調查機構“打破新聞”在成立之初沒有固定的辦公場所,甚至連一台相機也沒有。但經過七年的發展,它已經成為了一個擁有三萬多月捐會員的新聞機構,並且融合了報道、廣播、紀錄片等多種媒體形式,在韓國新聞業最不景氣的幾年時間裡,他們是如何取得這些成就的呢?
新聞是一種不斷追逐事實的過程,而記者是主動並且享受於這個信息追逐過程的人。這當然是一件無比困難的事情,需要不斷的學習、訓練。但記者本就不是喜歡容易問題的人。在不同國家,用不同語言,我們身上有一種跨越了國別和語言的共通性,我們都在自己的世界裡追逐最根本的事實。畢竟,這是一群就算坐一趟觀光船也要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
越來越多人將最常使用的社交媒體平台從 Facebook、Twitter 轉移到了 IG(Instagram)。但 IG 的搜索功能非常難用,如果不知道一點搜索技巧,可能費了半天也找不到你想要的內容。為此,開源調查組織 OSINTCurio.us 的搜索專家特別撰寫此文,教你成為一個 IG 搜索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