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
一份获奖报道是如何被埋没在两个新闻编辑室的
|
印度新闻网站Newslaundry凭借一系列运用知情权(Right To Information)取证做出的报道,获得了印度新闻界著名的Ramnath Goenka奖。然而,这则报道差点未能被世人所知。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报道作者、自由撰稿人Sandeep Pai与Newlaundry的编辑Manisha Pande做了分享。
全球深度报道网 (https://cnarchive.gijn.org/prominence/homepage-featured/page/15/)
If you are using the Newspaper or Carousel optional homepage layout, add this label to posts to display them in the featured area on the homepage
印度新闻网站Newslaundry凭借一系列运用知情权(Right To Information)取证做出的报道,获得了印度新闻界著名的Ramnath Goenka奖。然而,这则报道差点未能被世人所知。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报道作者、自由撰稿人Sandeep Pai与Newlaundry的编辑Manisha Pande做了分享。
第二届亚洲深度报道大会聚集了来自全球特别是亚洲地区的媒体人,其中不少是独立媒体。对于它们来说,前行每一步都不容易,如何可以生存下来,并做出有影响力的深度报道?深度君现场采访了来自马来西亚、韩国和印度的独立网络媒体创始人,请他们介绍各自不同的发展模式。
在美国传统媒体界,唐纳德·特朗普赢得大选掀起了一场不小的“地震”。媒体的公信力,媒体在塑造公众舆论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正处于快速变化中的媒体布局,都遭到公众与日俱增的质疑。特朗普在其竞选过程中对媒体的攻击,使许多媒体担忧未来自由媒体存在的可能。从特朗普参选到当选以来,媒体机构纷纷撰文,从多个角度探讨其上台对媒体所可能产生的影响。
想要了解某个人或者某家公司的背景?计划追查一个有组织的犯罪团伙?要揭露腐败,关键在于“跟着钱走”——去挖出谁掌控了什么资本,谁签下了哪些合同,以及企业之间的各种联系。这份亚洲政企公开信息网站清单,不容错过。
气候变化已然危及到人类的生存,而世界最高峰脚下的社会却忽略了、甚至试图无视种种信号。如何报道环境与气候变化关系到公众如何理解与应对现存的危机。三位长期关注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问题的南亚记者分别从实地调查案例,报道方向与注意事项,以及与数据新闻结合三个方面,分享环境报道要领。
科技进步使调查报道的方法与工具日新月异。调查记者如何顺应数字时代的潮流,更好地把握技术红利,做出有价值的调查报道?开放社会基金会的独立新闻项目总监María Teresa Ronderos提出当下调查记者必须牢记的三个新“信条”,并分享了多个有关数字与人身安全保护的国际资源平台供记者参考。
“迄今为止,我的每一次在外调查都会遭到骚扰——尽管形式有所不同。(可能)很多人觉得,因为我是女性我就会被他们吓倒。”今年的亚洲深度报道大会上,印度自由记者Stella Paul道出了女性调查记者的心声——相比异性同行,她们在工作中会遇到更多危险和挑战。 Paul今年刚获得由国际妇女媒体基金会颁发的“新闻勇气奖”,对于女记者在调查中可能遇到的性骚扰和人身安全威胁,她有何应对经验?
明天,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终于要尘埃落定,决出最终赢家。 两名候选人自竞选开始便广受争议,到选举后期,电邮门、猥亵女性门、ISIS幕后黑手门等各种丑闻的曝出,一次次引发美国全民的激烈辩论。大选落幕在即,深度君为你筛选这期间国外各大媒体的数据新闻,看媒体如何创新地报道纷纷扰扰的美国大选。
2017年全球深度报道大会将首次走进非洲大陆,于11月16日至19日在南非首都约翰内斯堡拉开帷幕。欢迎全球调查新闻工作者前来交流业界问题,共推调查报道发展。
“对我来说,你们都是“聚焦”记者——因为你们做过或将来会做的那些优秀报道,因为你们展现出的能量、热情、勇气、顽强以及对揭露不公的承诺,因为你们对真相的孜孜以求,让我坚信,世上所有的不公不义终会被彻底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