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報道精選:巴以衝突,來自雙方平民的講述

網絡上充斥關於巴以衝突的誇張、虛假和未經驗證消息,媒體的客觀報道變得更加重要。《三聯生活周刊》整理了身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雙方平民的講述,試圖呈現他們在戰火、恐懼、傷亡之中的處境。《澎湃新聞》則利用數據、信息地圖等,重構本輪衝突爆發的頭12天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10月份幾篇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

人臉識別以外,調查記者還應用到哪些尖端科技呢?

調查新聞事業的蓬勃發展,有賴於傳統調查技術和尖端科技工具的結合。擁有最好的技術和工具,可以幫助媒體和記者保持領先位置,並且講述具影響力的新聞故事。在第13屆全球深度報道大會的一場研討會上,專家討論了他們最近進行的調查,以及他們最喜愛使用的方法和工具,包括人臉識別服務、檔案分類工具等。

如何使用在線問卷助力調查報道?

一份問卷調查若能設計得宜和分發準確,可以為你的調查報道建立起強大的數據庫。在第13屆全球深度報道大上,CORRECTIV.Lokal 記者 Miriam Lenz 主理了一個工作坊,分享以問卷調查來推動調查報道的一些入門技巧。

團結一致:給女性調查記者的建議

“決定我們關注哪些議題的那一群人,曾經都是男性,但這種情況正在改變。” 在第13屆全球深度報道大會一場關注女性新聞工作者處境的研討會上,一位講者如此說道。女性要加入調查新聞行業、從事深度報道,往往要面對跟男性不一樣的困難。研討會講者分享了她們的經驗,強調了建立支援網絡和創建互助社群之重要。

如何記錄戰爭罪行,發揮追究責任和保護文明的力量?

戰爭罪行調查報道是追究相關責任的關鍵。攝影記者拍下的照片、記者在現場檢獲的物證,都有可能成為日後戰爭法庭上的呈堂證據。此外,大多數戰爭罪犯的終極意圖,就是消滅一種生活方式,因此追尋戰場上的真相,也是一項建設和保護社會的行動。那麼,記者該如何調查和記錄戰爭罪行為?

“不要放棄”:DIG 電影節公布2023年度獎項入圍名單

每一年,“DIG 電影節”的評審團都會仔細檢閱來自世界各地的數百份參賽作品,挑選出最優秀的調查紀錄片和播客。最近,評審團公布了今年的各個獎項類別入圍名單,包括25部紀錄、6個播客節等。9月較後時間,評審團將會在意大利摩德納市召開會議,決選得獎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