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核查
面對社交媒體的新變化,我們要如何應對網絡謠言?
|
最近兩三年,隨着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台的興起,中文社交媒體的版圖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截至去年年底,中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6.48億,用戶使用率達78.2%,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低幼、銀髮群體和偏遠地區網民成為了互聯網用戶。面對這些變化,我們要如何應對網絡謠言?
全球深度報道網 (https://cnarchive.gijn.org/prominence/top-story/page/31/zh-hant/)
If you are using a “Big story” homepage layout, add this label to a post to make it the top story on the homepage
最近兩三年,隨着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台的興起,中文社交媒體的版圖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截至去年年底,中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6.48億,用戶使用率達78.2%,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低幼、銀髮群體和偏遠地區網民成為了互聯網用戶。面對這些變化,我們要如何應對網絡謠言?
專註於媒體創新的荷蘭機構 Hackstory 最近梳理了 2019 年至今全球範圍內最值得關注的互動新聞作品。它們有的是圖文配合和信息圖表的作品,有的是互動遊戲,有的更運用了大量影音元素,但相同的是,它們都帶給了讀者特別的閱讀體驗,讓讀者對新聞內容產生共情。
每次採訪之後,整理錄音都是讓記者最頭疼的工作。一個小時的錄音,可能要花費三、四個小時來整理。這時,轉錄工具就變得必不可少了。目前市面上免費或收費的中文轉錄工具眾多,但轉錄質素就參差不齊,我應該如何選擇?
相比粉絲的數量,粉絲和運營的質量要重要得多。許多案例證明,只要有1000個真粉絲,配以適當的運營,媒體項目的用戶增長就會產生網絡效應,同時給你帶來可觀的收益。
紐約時報自2017年起製作了一系列視頻調查報道,《殺死卡舒吉》是其中的佳作,這個8分多鐘的短片使用的素材全部都來自公開信息,但經過編輯加工之後,它完成呈現了卡舒吉遇害的全過程。紐約時報是如何用公開信息完成調查短片的呢?
2019年全球亮光獎入圍名單公布,來自11個國家的12個作品入圍,包括揭露菲律賓反毒戰爭中黑幕的《馬尼拉的謀殺》,調查俄羅斯商業寡頭、普京好友葉夫根尼·普里戈津《「普京大廚」的玩具》,曝光委內瑞拉安全部隊進行法外處決的《委內瑞拉的恐怖面具》等。
新聞信產品 theSkimm 的成功,激勵了不少創作者。但作為一個毫無代碼知識的寫作者,如何才能製作一份自己的新聞信,並且從中獲利?也許 Revue 正是你要找的產品。它強大的信息採集功能和易用的互動編輯器,讓製作新聞信和打字一樣簡單。
在社交網站上,騙子們可以隨便編造個人信息,再加上以人工智能生成的頭像,幾乎可以打造出一份以假亂真的個人履歷。舊的驗證方法早已跟不上時代,那麼在虛假身份泛濫的今天,我們應該如何鑒別騙子?
《Bury me, my Love》用遊戲的形式,讓玩家在手機上體驗了一個敘利亞難民的逃亡之路。和文字、圖像報道相比,它有哪些創新之處?又帶給了玩家怎樣的啟發?
如今一提到人肉搜索,人們想到的就是網絡暴力、侵犯隱私之類,但人肉搜索真的有這麼糟嗎?前不久的“女孩半夜遭男子毆打”事件,卻是依賴人肉搜索才多地推動警方排查和媒體報道。在後真相時代,我們更需要對人肉搜索及其所處的社會背景,進行新的審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