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借用“天眼” 探知遥远真相:卫星图像报道资源手册发布
|
从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监测、海上事故救援、战争冲突报道,到移民或人口贩卖调查,借助卫星图像,分析相关地理信息,记者可以从特殊的角度“深入”无法亲自抵达的地域,观察所调查之事的发展走向,发现并追踪潜在线索,揭露被掩盖的真相。
全球深度报道网 (https://cnarchive.gijn.org/prominence/top-story/page/40/)
If you are using a “Big story” homepage layout, add this label to a post to make it the top story on the homepage
从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监测、海上事故救援、战争冲突报道,到移民或人口贩卖调查,借助卫星图像,分析相关地理信息,记者可以从特殊的角度“深入”无法亲自抵达的地域,观察所调查之事的发展走向,发现并追踪潜在线索,揭露被掩盖的真相。
在上篇查册教学中,Selina携深度君以“郑若骅僭建事件”为例,讲解了香港公司基本信息的查册,从中得到了很关键的信息:郑若骅名下的公司名称、房屋的具体地址。用这两个信息,我们就可以做更深入的调查了。利用香港土地注册处的在线查册,以及百楼图网,我们该如何找到建筑违章的“实锤”呢?
在早前闭幕的全球编辑协会峰会(GEN Summit)上,人工智能(AI)成为热议焦点。这项技术正在以及将如何改变媒体的内容生产与商业生态,会给媒体、技术研究人员和读者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今年1月,香港律政司司长郑若骅被曝僭建,媒体在此事件的调查上大施拳脚,通过翻查公开资料找出多项证据。调查记者们的查册功夫看起来眼花缭乱,其实个中章法并不难。深度网特邀《香港01》调查记者Selina Cheng,为我们复盘了当时记者查册的过程,亲授一步步拿到公开资料的步骤。
“移动报道”专栏又和大家见面了!资深移动报道记者Ivo Burum将带大家进入“讲故事的人”的角色,分享一个视频形式的调查故事是怎样炼成的:如何构思主题、确立焦点、制定拍摄计划,以及如何在拍摄与制作过程中始终聚焦你的调查。
美国校园枪击案层出不穷,报道时却难有官方数据可以采信。《华盛顿邮报》担起此任,花费一年发布了团队统计的校园枪击案数据库。深度君还将介绍资深数据记者撰写的的高级可视化配色方案,分享可视化配色技巧。另外,在不久前才公布的2018全球数据新闻奖中,全球参选作品透露出时下流行议题与未来趋势,听深度君一一道来。
传真社(Factwire)是一家位于香港的非营利调查新闻通讯社,由资深传媒人吴晓东通过市民集资的方式创办,于2016年开始运营。他们专注调查性报道,发表的文章多获各大主流媒体采用。创立初期,吴立下众筹三百万的目标,这本是一个“mission impossible”,却意外在短期内完成了,吴当即激动落泪。前CNN数字亚洲项目主管Marc Lourdes采访了吴晓东,想搞清楚这种甚少成功的新闻编辑室模式,到底是如何推行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数据记者若无法找到想要的数据,从数据中挖掘故事也就无从谈起。特别在亚洲,相对而言,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数据仍然不够透明;同时,也因数据集的结构、格式不一致、不规范等问题,导致数据可用程度较低。亚洲的记者们应如何查找本地区的数据呢?
2018年全球数据新闻奖获奖名单揭晓,最终13个作品(媒体)从86件提名作品,以及来自58个国家的630份提交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包括年度数据可视化奖、年度调查报道奖、年度数据应用奖等在内的12个奖项。值得一提的是,财新数据可视化实验室获得了最佳大型数据新闻团队奖,这也是中国媒体首次在全球数据新闻奖项的评奖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