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報道
讓調查新聞更專業:解析全球深度報道大會的亞洲影響力
|
兩年一屆的全球深度報道大會通常將集中在不到五天的時間裡,通過100多場研討會、工作坊等環節,給予深度報道記者快速“充電”的機會。而自16年前於歐洲誕生以來,在每屆的五天以外,我們逐漸看到,全球大會的影響正從一個個受益的記者個體擴展到更多元的組織和更廣闊的地區,給各地的深度報道實踐、新聞素養水平帶來積極改變。
全球深度報道網 (https://cnarchive.gijn.org/prominence/top-story/page/49/zh-hant/)
If you are using a “Big story” homepage layout, add this label to a post to make it the top story on the homepage
兩年一屆的全球深度報道大會通常將集中在不到五天的時間裡,通過100多場研討會、工作坊等環節,給予深度報道記者快速“充電”的機會。而自16年前於歐洲誕生以來,在每屆的五天以外,我們逐漸看到,全球大會的影響正從一個個受益的記者個體擴展到更多元的組織和更廣闊的地區,給各地的深度報道實踐、新聞素養水平帶來積極改變。
媒體推出的可視化新聞良莠不齊,水準忽上忽下,卻少有懂行的同行或讀者給予反饋。本周的數據新聞給讀者介紹由Perceptual Edge網站創始人、信息視覺化專家Stephen Few提出的一個標準化衡量規則,評價可視化是否達到了必要的效果。
當編輯部迎來“產品經理”這一新角色,新聞可以有怎樣的改變?傳統的采編團隊應如何理解前者並與其展開新型合作?全球深度報道網與美國得克薩斯州立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Cindy Royal教授對這些問題作了探討。
拉斯維加斯的槍擊案造成58人死亡,成為美國歷史上迄今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單人犯案槍擊案。本期#數據新聞精選#將介紹過去兩年里美國與槍擊案有關的各種類型數據庫、可視化和新聞互動項目。
通過這些獲獎報道我們不難發現,信息的公開透明,信息獲取渠道、技術手段、法律保障的進一步完善與發展,正為當下數據時代的調查報道帶來越來越多的可能性。
正在尋找提升專業技能或拓寬視野的機會嗎?是否厭倦了編輯部繁雜的日常工作呢?你可以考慮通過申請獎學金進修或進行研究,為未來充電。我們搜集了適合深度報道記者的國際性獎學金和訪問學者項目。
相信你也有長時間邊聽錄音邊碼字、眼花手酸頸椎痛的經歷。此外,這個機械勞動還會佔用大量寶貴的時間,使記者無法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報道上。為此,深度網結合多方資料,實測市面上推薦的所有音頻轉錄工具,整理出這份清單。
英國伯明翰城市大學的Paul Bradshaw即將出版新書《下一波數據新聞浪潮》(The next wave of data journalism)。他認為下一波數據新聞浪潮的關鍵是計算機式思維,而記者的工作是創造性地將信息置於適當語境,賦予其意義。
隨着傳統媒體的公信力式微,盈利的需求逐漸消磨了專攻報道的精力。大方向的頹勢不可逆轉,歐洲的許多記者與編輯仍紛紛創辦獨立機構,在會員制媒體的道路上摸索出了心得。他們用實際案例告訴同行,通過會員眾籌的不僅僅是資金,還可以是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