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報道技術
采寫新聞事件,有哪些採訪和突破的技巧?
|
遇到突發新聞時,記者要如何第一時間找到採訪對象並說服他們接受採訪?在這篇文章中,北青深一度的記者李佳楠分享了她的經驗。
全球深度報道網 (https://cnarchive.gijn.org/prominence/top-story/page/5/zh-hant/)
If you are using a “Big story” homepage layout, add this label to a post to make it the top story on the homepage
在今年的 NICAR 會議上,GIJN 與幾位數據新聞專家交談,詢問他們在數據新聞中最常見的10個錯誤,包括忽視空白行、混淆百分比和百分點、在圖表中使用錯誤的刻度尺等等。
雖然受到歐美國家的制裁,但敘利亞的磷酸鹽仍不斷出口到歐洲。一群敘利亞記者和 OCCRP 合作,透過開源技術、公開數據庫和跨境合作,揭開了這個龐大的走私網絡。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在 GIJN 新推出的“十問”欄目中,我們對話了波多黎各調查新聞中心的聯合創始人奧馬亞·索薩,請她分享了在南美國家波多黎各做調查報道的挑戰、喜歡的工具/數據庫和自己曾犯過的錯誤。
各地最近開始新一輪醫保改革,個人賬戶被弱化,資金轉而投入門診改革等,引起民間爭議;中國首例因“陪診”入獄的案件,張新甫至今仍在申訴,希望洗脫罪名、恢復尊嚴……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2月幾篇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
在進行深度報道時,記者往往需要處理大量的採訪素材,而 Google Pinpoint 是一個處理採訪文件的好工具,它可以識別文件中的不同實體,鏈接到不同的文檔,還可以轉錄音頻和視頻。這篇文章中,英國記者 Tony Jarne 分享了他的使用技巧。
進行災難報道時,記者如何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在現場採訪受到限制的情況下,如何呈現災難中“人的故事”?在這篇文章中,《南方周末》記者蘇有鵬分享了他在採訪東航空難時的採訪和突破技巧。
GIJC23 將於今年9月在瑞典哥德堡舉行,這將是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深度報道大會,會有來自100個國家的大約2000名調查記者參加。我們在這篇文章給出了你為什麼應該參加的8個理由,同時也將提供包含機票、酒店和會議費的獎學金。
在一些卧底報道中,記者不得不採用欺騙等方法獲取信息和證據。但這種手段如果被濫用,新聞業就會遭受嚴重的信任危機。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分享了一個包含六個要點的框架,用於新聞編輯室評估是否可以使用卧底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