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北青报总编:深度报道如何突破?定目标、找路径、紧扣事实
|
从自闭症少年雷文峰到山东“刺死辱母者”于欢,近期一系列揭露社会痼疾的深度报道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关注,促使官方采取行动,也让公众和业界重新开始探讨深度报道的价值。深度网经授权转载RUC新闻坊对《北京青年报》总编辑余海波的专访,看他如何定义深度报道,以及对做出突破性的深度报道有何心得。
全球深度报道网 (https://cnarchive.gijn.org/prominence/top-story/page/57/)
If you are using a “Big story” homepage layout, add this label to a post to make it the top story on the homepage
从自闭症少年雷文峰到山东“刺死辱母者”于欢,近期一系列揭露社会痼疾的深度报道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关注,促使官方采取行动,也让公众和业界重新开始探讨深度报道的价值。深度网经授权转载RUC新闻坊对《北京青年报》总编辑余海波的专访,看他如何定义深度报道,以及对做出突破性的深度报道有何心得。
全球深度报道网的“每周数据新闻精选”(Top Ten #ddj),将分享由社交网络程序NodeXL统计得到的最热门#ddj话题推文,盘点全球数据新闻的趋势、成果、创意和趣味。本期精选带你细看美国媒体生态,特朗普首份预算案与气候变化趋势,并推荐绘制六边形地图的实用工具。
如今,越来越多的深度报道都涉及对数据的调查、解读与分析。不熟悉数据或编程的情况下,传统文字编辑如何能更好地审阅数据报道,发现问题或漏洞,确保报道的数据可靠、信息准确?NICAR2017(计算机辅助报道)大会上,《华尔街日报》和佛罗里达州《棕榈滩邮报》的两名调查编辑与同行分享了经验。
3月23日,《南方周末》刊登《刺死辱母者》,独家报道山东青年于欢刺杀侮辱其母亲的催债人,被判无期徒刑。事件曝光后,多家新闻媒体及自媒体展开追踪报道,揭开了民间高利贷和暴力催债黑幕,也激起今年最大的舆论风波。
没有丰厚预算,缺少可用数据,小型新闻机构如何做出有影响力的数据新闻?在NICAR2017大会上,国际NGO Internews数据记者Eva Constantaras 为希望建立自己数据团队的小型机构,提供了几点宝贵经验与案例参考。
团队人手或技能不足,如何能搞定涉及海量数据的报道选题?去年,ICIJ(国际调查记者同盟)的一项大型跨国调查足以给各地媒体提供启发——不妨联手同行,组团攻坚。
全球深度报道网的“每周数据新闻精选”(Top Ten #ddj),将分享由社交网络程序NodeXL统计得到的最热门#ddj话题推文,盘点全球数据新闻的趋势、成果、创意和趣味。本期精选带你看数据如何揭示趋势,以及可视化如何化身记笔记、释知识的利器。
捏造假新闻只在一念之间,而要验证以及持续防御假新闻,并减少其对新闻媒体公信力的损害则非一日之功。“事实核查元年”(2016)至今,国际新闻界对假新闻泛滥的局面进行了有力回击:建立国际事实核查网络;新闻机构与社交媒体联手创新,另辟蹊径曝光不靠谱信源;以及尝试建立参与性自治机制等。
上月,致力于推动信息自由法案(FOI/RTI)发展的Freedominfo.org网站开设了新专栏,由网站编辑Toby McIntosh专门介绍全球范围内使用FOI挖掘独家新闻的案例。本期深度网继续为你编译分享各地的FOI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