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協作
在日漸割裂的歐洲 調查記者如何跨國協作
|
Investigate Europe是歐洲一個小型調查新聞團隊,其九位記者分處歐盟八國。他們如何克服地理、語言、技術等方面的障礙,如何進行分工、協調與溝通,從而高效有序地實現跨國合作?本文為你揭開團隊的幕後故事。
全球深度報道網 (https://cnarchive.gijn.org/prominence/top-story/page/59/zh-hant/)
If you are using a “Big story” homepage layout, add this label to a post to make it the top story on the homepage
Investigate Europe是歐洲一個小型調查新聞團隊,其九位記者分處歐盟八國。他們如何克服地理、語言、技術等方面的障礙,如何進行分工、協調與溝通,從而高效有序地實現跨國合作?本文為你揭開團隊的幕後故事。
利用信息自由法案賦予的信息知情權利,向政府機關或機構申請公開特定信息,這已成為一些國家裡,記者發掘獨家新聞線索的途徑之一。長期關注該法案發展的Freedominfo.org網站為此開設了新專欄,由編輯分享來自全球各地的案例。
嚴峻的媒體和社會環境不但不會壓制優質深度報道的出現,反而有可能成為優秀故事生長的土壤,本文列舉的案例就是最佳證明。開放社會基金會總監Maria Teresa Ronderos梳理了2016年全球各大新聞獎項,帶你回顧過去一年各地調查記者所面對的挑戰和為記錄真相所作出的努力。
如何有效處理大量的信息?《芝加哥記者報》這份調查是個很好的參考。該報調查團隊通過整理數百份法院文件信息,披露芝加哥政府為解決警察瀆職官司的每一筆花費,並建立了一個網頁應用來呈現所有的數據。他們是怎樣做的?
本周精選聚焦數據可視化,帶你回顧全球女性大遊行,探究德國政壇風雲動向,展望2017年可視化趨勢,嘗試打開可視化腦洞,更推薦兩個強大的可視化工具網站。
2016年12月,一個關於政客資產的數據庫,使其創建者、塞爾維亞調查新聞網絡KRIK屢登當地媒體頭條。這個數據庫具體披露了哪些信息?對塞爾維亞民眾意味着什麼?GIJN會員故事系列第三期,為你介紹KRIK監督其國內政客的最新嘗試。
2016年12月,《南方都市報》的“700元買行蹤”調查曝光了互聯網非法販賣個人信息產業鏈,發表當日即迅速刷爆網絡。這次調查因何而起,暗訪如何操作,最終的報道如何傳播並形成席捲網絡之勢?南都編委虞偉應《中國記者》之邀,分享了他們的調查經驗。
2016年,全球調查記者挖掘事實和真相的方式有何改變?調查性報道呈現出怎樣的趨勢?本文擷取去年全球範圍內一些出彩的報道案例,簡析全球深度報道的現狀。
歐洲的調查記者面臨著哪些風險,小型機構如何維持獨立性並爭取到報道的資源,新聞業的變化、以及不變的東西是什麼……在與亞美尼亞Hetq Online網站的對談中,前《衛報》調查編輯David Leigh分享了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