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箱
你最喜歡的新聞工具是什麼?我們採訪了8位調查記者
|
合適的新聞工具會讓記者事半功倍,在這篇文章中,我們邀請了來自世界各地的8名調查記者,分享了他們今年最喜歡的新聞工具,內容包括數據庫、寫作工具、開源調查工具、網頁監測工具等等。
全球深度報道網 (https://cnarchive.gijn.org/prominence/top-story/page/8/zh-hant/)
If you are using a “Big story” homepage layout, add this label to a post to make it the top story on the homepage
合適的新聞工具會讓記者事半功倍,在這篇文章中,我們邀請了來自世界各地的8名調查記者,分享了他們今年最喜歡的新聞工具,內容包括數據庫、寫作工具、開源調查工具、網頁監測工具等等。
去年9月,一家以“面對複雜”為信條的新媒體——“正面連接”上線了,除了追求傳統意義上的信息增量,他們還在試圖拓寬理解增量的邊界。在“正面連接”上線一周年之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如何能在流量為王的時代活下來,並展現這個世界視而不見的重要部分。
8月,川渝地區出現極端高溫和乾旱災害,水力發電能力不斷降低。於是,限電開始了。在戶外工作的裝卸工人、環衛工人面臨中暑、熱射病甚至死亡的威脅一般民眾則各施各法、四處奔波,應對突然其來的停電。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8月份幾篇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
專業的記者網絡可以成為同行之間互相支持與合作的重要平台。在以男性為主的調查新聞業中,向女性同行尋求支持可能會很有幫助。因此,在《給女性媒體人的工作指南》第二部分,我們整理了全球和地區性的女性記者網絡。
一篇好稿的誕生,除了前線記者的功勞,後方編輯的角色也是尤其重要的。從一開始對選題角度的把握,到採訪過程中與記者的溝通協作,再到拿到初稿時對方向、結構和內容的拿捏,編輯就像是稿件的“產品經理”,在記者和讀者之間扮演着“雙向翻譯”的角色。
隨着全球氣候暖化,全人類正在經歷着史無前例的酷熱天氣,而環境報道在此時的需求比以往都更加大。在最近一次研討會中,一個由記者、設計師和組成的小組,分享了他們用數據可視化和建立網絡賦能環境報道的案例。
性媒體人在職場中往往會面臨比男性更大的挑戰,因此,全球深度報道網為那些希望建立聯結的女性媒體人編寫了這份工作指南。本文是指南的第一章,聚焦女性領導力的培養,內容包括來自世界各地資深媒體的經驗分享,和關於職業發展及自我成長的一些書籍、研討會、播客、文章等資源。
播客《星期天晚上》關於“疫苗猶豫者”的節目獲得了今年 SOPA 最佳音頻報道獎(中文)。這個只有三個人參與的小團隊,是如何構思選題、撰寫腳本、進行採訪、運營節目的?播客新聞信“推播助欄”最近與節目製作人之一 Abby 進行了深度對話。
在俄烏衝突中,身處不同國家的用戶在 TikTok 中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世界:當俄羅斯的用戶看到的是貓狗視頻時,烏克蘭用戶看到的則是戰爭的硝煙。社交媒體算法會在多大程度左右人們的認知?為了回答這個問題,這個挪威新聞團隊對俄烏衝突中的 TikTok 展開了調查。
7月,中國出現了爛尾樓盤業主“抱團停貸”現象,接二連三的“《停貸告知書》在各大社交媒體上傳播;斯里蘭卡也在這個月宣布國家已經破產,那裡的華人現在的生活狀況如何?我們精選了七月幾篇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