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箱
從網頁、圖像或掃描件中快速提取數據的三個方法
|
對於數據記者來說,快速提取及整理數據尤為重要。但我們找到的原始文件往往並非格式化儲存的,它們可能散布在網頁各處或是以圖像、掃描件形式存在。但藉助這篇文章中所推薦的幾個工具和方法,不需要任何編程技巧,你就可以在短時間內將不可讀的數據進行提取和整理。
全球深度報道網 (https://cnarchive.gijn.org/prominence/top-story/page/9/zh-hant/)
If you are using a “Big story” homepage layout, add this label to a post to make it the top story on the homepage
對於數據記者來說,快速提取及整理數據尤為重要。但我們找到的原始文件往往並非格式化儲存的,它們可能散布在網頁各處或是以圖像、掃描件形式存在。但藉助這篇文章中所推薦的幾個工具和方法,不需要任何編程技巧,你就可以在短時間內將不可讀的數據進行提取和整理。
孫釗是紅星新聞的視頻記者,從業五年多,他總是在突發事件中第一時間介入新聞事件開始進行採訪突破,也在不斷探索如何用視頻更好地表達新聞選題。在這篇訪談中,他分享了自己思考選題、採訪突破和處理影像素材的方法。
法國知名調查媒體 Mediapart 的聯合調查主任 Fabrice Arfi 是一位自學成才的調查記者,他只有中學學歷,卻在過去十五年間主導了多個重磅調查,包括前總統薩科齊的醜聞等。在這篇文章中,他分享了在記者自我成長、培養消息源、採訪突破、寫作等方面的經驗和技巧。
路透新聞研究院不久前發布了長達164頁的《2022數字新聞報告》。這份報告指出,去年全球整體新聞消費量在大幅下降,對新聞感興趣的人數也在急劇減少。但同時也出現了值得留意的新的發展趨勢,例如新聞短視頻、播客的風靡,虛假信息成為受人們關注的議題等。
找到自己的寫作風格、落筆之前給你的選題寫一段推銷語、用來自現場的聲音講述你的故事、隨時和編輯進行溝通……憑藉水資源調查而獲得普利策獎的調查記者/編輯 Henry 和 Fredrick 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了九點給記者的寫作建議。
“唐山打人案”轟動中國網絡輿論。要求女性主動規避風險,肩負自我保護的特殊負擔,真的能為她們帶來安全?還是會將她們的生活和行動置於處處恐懼之中?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六月幾篇值得一讀的深度報道。
藉助衛星圖像、地理信息數據庫等工具,調查環境破壞正在變得越來越容易。在這篇文章中,來自環境調查論壇的記者分享了他們最常用的工具和數據庫,包括監測全球天然氣燃燒的“燃燒地圖”、谷歌地球引擎和區域性的調查數據庫。
如何讓用戶願意付費並持續付費,仍舊是困擾新聞業的一大難題。統計數據顯示,美國雜誌媒體訂閱數在疫情期間持續降溫,印刷報業更是下滑明顯,過去兩年內訂閱數總體下滑7%。這篇文章編譯了近期多份研究成果,挖掘新聞業“付費難”困境背後的潛在受眾心理並探索可行的出路。
對記者來說,保護消息源是一項重要的工作。但在雲時代,數據同步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潛藏泄露風險。在這篇文章中,數字安全培訓師 David Huerta 分享了如何透過簡單的設置,保護你的通訊錄信息不被泄露。
今年普利策獎國際報道獎得主是《紐約時報》關於美軍空襲造成敘利亞平民傷亡的報道,在這篇文章中,這組報道的參與者分享了他們是如何想到這個選題,以及如何利用開源工具、數據庫和公開信息申索而最終完成了這篇重磅調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