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調查媒體 Oxpeckers:用地理數據給環境調查賦能

南非調查媒體 Oxpeckers 運用地理數據和可視化工具,報道了許多當地土地、水資源被採礦業者污染的故事,並開發了分析工具 #MineAlert,以共享礦業相關議題的信息。不僅如此,他們還一直在開發新的地理數據分析工具,為全球範圍內進行環境調查賦能。

以研發開拓多元收入空間——突尼斯媒體 Inkyfada 的經營之道

2011年阿拉伯之春後,突尼斯的媒體發展環境空前寬鬆,脫口秀節目爆炸性成長、醜聞滿天飛,但調查報道仍十分稀缺。為了改變這一狀況,一群突尼斯記者成立了媒體 Inkyfada,聚焦數據新聞和音頻報道等多種創新的報道形式,並透過實現收入多元化以保障其自主性。他們是如何一步一步做到的呢?

用小成本做大新聞——南非非營利調查機構 amaBhungane 的創新發展之道

十年前,amaBhungane 調查報道中心脫離大型媒體,探索以非營利的方式經營。他們找准了自己定位——濫權與腐敗相關的新聞,曝光了前總統祖瑪政府與古普塔家族(Gupta)之間的利益關係,導致祖瑪下台。現在,他們想要以自己的成功經營協助其他專註於調查報道的新創團隊。

依靠訂閱制走過15年,“當今大馬”如何平衡新聞公共性和媒體經營?

馬來西亞媒體“當今大馬”從2004年開始啟用訂閱制。15個年過去,會員收入已佔到了總收入的70%以上,但付費牆並沒有削弱影響力,它目前仍是馬來西亞仍然是最受歡迎和信任的新聞網站之一。在全球新聞業並不景氣的今天,“當今大馬”是如何平衡新聞公共性和媒體經營的?有哪些我們可以借鑒的成功經驗?

從藉機拍片到三萬會員,韓國非牟利媒體“打破新聞”是如何做到的?

韓國非牟利調查機構“打破新聞”在成立之初沒有固定的辦公場所,甚至連一台相機也沒有。但經過七年的發展,它已經成為了一個擁有三萬多月捐會員的新聞機構,並且融合了報道、廣播、紀錄片等多種媒體形式,在韓國新聞業最不景氣的幾年時間裡,他們是如何取得這些成就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