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新闻
《纽约时报》记者:数据新闻不存在半真实
|
“数据新闻不能止步于‘半真实’,只要哪怕一丁点失实都是不可承受之错。” 《纽约时报》数据记者Robert Gebeloff如是说。当数据与新闻结合,有哪些陷阱可能会导致报道失实,记者又该如何避免?Gebeloff在欧洲调查新闻与数据报道大会上分享了经验。
全球深度报道网 (https://cnarchive.gijn.org/tag/%E6%95%B0%E6%8D%AE%E6%96%B0%E9%97%BB/page/11/)
“数据新闻不能止步于‘半真实’,只要哪怕一丁点失实都是不可承受之错。” 《纽约时报》数据记者Robert Gebeloff如是说。当数据与新闻结合,有哪些陷阱可能会导致报道失实,记者又该如何避免?Gebeloff在欧洲调查新闻与数据报道大会上分享了经验。
本周数据新闻精选分享三个数据可视化项目,看《卫报》如何拆解执政保守党大选失利因素,随《印度斯坦时报》揭开德里女生读重点高中难的真相,再通过《巴黎竞赛画报》了解法国就业机会外迁的状况。
本周数据新闻精选将分享三个数据可视化项目,分别描绘了全球难民移动的真实情况,美国家庭普遍面临的收入不稳定状况,以及美国个税等级数量一百年来的变化。另外还会介绍2017版增加了数据新闻一章的美联社记者手册。
前面两篇文章通过民意调查和健康科学报道两个情景,探讨了一系列容易被忽略或误用的统计学概念,以及由此导致对统计数据的误读。
本期来参观一下由华人学者郭毅可教授创办的欧洲最大数据可视化实验室,看看入围2017年数据新闻奖的候选作品,听资深数据新闻记者向《哥伦比亚新闻评论》介绍个人经验。
目前,越来越多媒体会报道正规科研机构发布的生命健康相关研究成果,这有利于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值得赞赏。但是,误读研究结果,尤其是其中统计数据的情况仍不时出现,甚至连国际主流媒体都会犯一些让专业人士哭笑不得的错误。
现代新闻报道总少不了各种数据,比如民意测验、统计调查,以及大家耳熟能详的GDP等经济指标,各种百分比和变化幅度等更是反复出现。提高统计素养,学会正确解读数据,不仅是对记者专业的要求,也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数据背后的客观事实。
本期来看看法国新总统马克龙支持者的群体特征,朝鲜频频试射导弹所可能覆盖的背后潜在打击地区,可视化如何帮助我们更好认识自己的城市,以及用数据图来观看马拉松。
尽管这份报道对于推动当局治污的影响尚有待观察,但它与越来越多类似的环境故事一道——见于印度媒体IndiaSpend、第三极项目等——揭示了公开数据以及运用多媒体记录与展示环境实况在此类报道中愈发重要的作用。
本期分享主要关注几个优秀的可视化案例,包括对气候变化与饥荒问题的呈现,通过展示多层面的数据以寻求具体解决之道的流浪人口地图,帮助提高数据新闻团队效率的可视化工具,以及结合数据挖掘与交互设计、创意与美感俱备的可视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