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道
支持调查报道的五种方式 明白自己的价值最重要 | GIJC17
|
调查报道耗时动辄几个月,对新闻媒体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消耗。在媒体普遍遇上“寒冬”之时,要如何用真金白银、可持续地支持调查报道呢?此次南非深度报道大会的“调查报道的可持续性”研讨会,邀请众多成功存活下来的媒体,介绍他们的经验。
全球深度报道网 (https://cnarchive.gijn.org/tag/%E6%95%B0%E6%8D%AE%E6%96%B0%E9%97%BB/page/9/)
调查报道耗时动辄几个月,对新闻媒体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消耗。在媒体普遍遇上“寒冬”之时,要如何用真金白银、可持续地支持调查报道呢?此次南非深度报道大会的“调查报道的可持续性”研讨会,邀请众多成功存活下来的媒体,介绍他们的经验。
2014年7月底,前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因严重违法违纪被中央开除党籍,多名部下和亲属被带走调查。消息一出,中国新闻机构纷纷发表相关调查报道。其中财新传媒数据可视化实验室出品的《周永康的人与财》以互动页面的形式清晰展现事件中千丝万缕的关系网,点击量超过400万。
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的Paul Bradshaw即将出版新书《下一波数据新闻浪潮》(The next wave of data journalism)。他认为下一波数据新闻浪潮的关键是计算机式思维,而记者的工作是创造性地将信息置于适当语境,赋予其意义。
媒体推出的可视化新闻良莠不齐,水准忽上忽下,却少有懂行的同行或读者给予反馈。本周的数据新闻给读者介绍由Perceptual Edge网站创始人、信息视觉化专家Stephen Few提出的一个标准化衡量规则,评价可视化是否达到了必要的效果。
通过这些获奖报道我们不难发现,信息的公开透明,信息获取渠道、技术手段、法律保障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正为当下数据时代的调查报道带来越来越多的可能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数据在当下的新闻报道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数据挖掘、处理与可视化呈现等也逐渐成为记者技能库的标配。深度网经授权转载腾讯全媒派(quanmeipai)最新的数据报道工具整理,以飨希望精进数据技能的记者。
超级飓风和台风过去来数周接连袭击美国和中国东南沿海,气象图频频进入公众视野,本周数据新闻精选关注预报图的色彩和形状,探讨如何通过改进视图设计以达致最佳传播效果。
数据可视化并非今日才有,五六十年代的《纽约时报》已经出版了大量类似的作品,作为插图的一种。另外,本期数据新闻精选还会看看印度的嫁妆问题有多严重。
英国数据可视化专家Andy Kirk一直关注该领域的最新进展,每月及每半年都会总结当期值得关注的人物、文章、项目等。他最近就发表了2017上半年最新的数据可视化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