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深度报道大会
报道亚洲 | 如何报道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印度记者卧底调查谈
|
今日世界恐袭频发,冲突不断,记者应如何报道冲突和动乱、深挖内幕?印度记者拉娜·阿尤布(Rana Ayyub)曾卧底调查教徒屠杀,将在第二届亚洲深度报道大会上分享报道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的经验。
全球深度报道网 (https://cnarchive.gijn.org/tag/%E6%B7%B1%E5%BA%A6%E6%8A%A5%E9%81%93/page/13/)
今日世界恐袭频发,冲突不断,记者应如何报道冲突和动乱、深挖内幕?印度记者拉娜·阿尤布(Rana Ayyub)曾卧底调查教徒屠杀,将在第二届亚洲深度报道大会上分享报道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的经验。
不久前,新京报调查版推出的暗访调查《京城地下赌局:一场牌庄家狂卷上百万》一经刊发立刻引发广泛关注,而且引起北京警方高度重视,警方表示正在开展调查,并将根据调查情况依法予以严厉打击。
而这只是新京报深度调查部副主编张永生和他的调查组团队众多暗访调查中的一角。从去年的天通苑地铁口保护费、平谷盗金、微整形乱象等调查再到今年的朋友圈虚假广告、莆田系医院掘金技法、电商刷单等调查,都是新京报调查组的作品。他们如何把握暗访调查报道的尺度、应对危险?如何看待做调查报道的意义?又是如何在调查报道中尝试视频元素的?深度君经授权转载“新京报传媒研究”(id:xjbcmyj)的对张永生的专访,听他讲讲做暗访调查报道的那些故事。
如何做出年轻一代也爱看的调查报道?新兴媒体Fusion利用社交媒体记录并推广报道、善于挖掘独特故事,满足了“吐槽一代”青睐数字平台和犀利点评的心理。深度君独家编译Poynter的分析,分享他们的妙招。
做好调查报道的关键品质是什么?中国青年报深度调查部主任刘万永的答案是:需要像工匠般持之以恒、精雕细琢,把工作做到极致。除了扎扎实实的调查,没有捷径可走。如何在报道中炼就“工匠精神”?有哪些报道经验值得借鉴?请看深度君经授权转载的《青年记者》(6月上)的文章,原题为:《刘万永:用工匠精神做优质报道》。
还有4个月,“报道亚洲”——第二届亚洲深度报道大会将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举行(9月23日至25日)!请随深度君一道,来看最新的演讲者名单和项目安排吧!
“报道亚洲”——第二届亚洲深度报道大会将于2016年9月23日至25日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举行。为期三天的会议将汇聚亚洲最优秀的调查记者、数据从业者、媒体法和数字安全专家,共商新闻媒体发展趋势、分享深度报道的最新资源和案例。
1.会议内容:
本次会议将开设50多项工作坊、分组讨论和“闪电”分享(数据专家快速推荐工具),提供前沿数字媒体工具培训、介绍调查报道案例和技巧,创造与资深媒体人交流的机会。
“聚焦”小组编辑与会演讲
在9月24日晚,“聚焦”小组前任编辑、普利策奖得主Walter V. Robinson(绰号Robbie)将作主题演讲。他曾带领团队揭露波士顿天主教堂神职人员性侵儿童、当地社区集体缄默和掩护罪行,显示出调查报道挖掘真相、问责权力的核心价值。
从1972年起,Robinson一直在《波士顿邮报》担任记者和编辑,目前是特约编辑。Robinson曾在1984、1988、1992和2000年4次报道美国总统大选。他当过白宫记者,报道里根和老布什两届政府并在第一次海湾战争时担任该报中东分社的社长。他也曾是本地新闻编辑、负责调查报道的助理执行编辑,任“聚焦”小组编辑长达7年。2007年至2014年,他是美国东北大学新闻学院的特聘教授。
新晋普利策奖得主带来调查心得
今年刚捧得普利策公共服务奖的美联社记者Martha Mendoza也将分享调查心得。她和同事所做的系列调查《海鲜业的奴隶》(Seafood from Slaves)耗时18个月,起底东南亚渔业虐待劳工黑幕,触发司法部门调查,使得2000名被囚劳工重获自由,并引发行业改革。
多样数据技能轮番展示
会议主打的另一特色就是“数据”。近三分之一的议程将聚焦数据新闻,从清理数据、文件整合,讲到更为高级的数据分析、数据库管理、地图绘制和可视化制作技术。来自卫报、纽约时报、哥伦比亚大学、IndiaSpend和汤森路透的顶尖数据培训师将参与一系列工作坊、讲座、“闪电”分享,介绍技巧、交流经验。
调查前沿技术集中亮相
调查技能分享也是会议重头戏。调查报道记者将在气候变化、灾难报道、跨境报道等主题分享中介绍他们的心得。调查和网络搜索专家则介绍前沿调查技术,例如如何用传感器、无人机探测,如何挖掘网络隐藏信息、追踪非法财产。此外,你还能习得如何加密邮件、保护安全等技巧。
机构发展策略交流
我们将在最后一天举办3小时的工作坊,分享创业机构、非营利组织和新媒体筹募资金、创建会员制、增加盈利渠道的技巧。培训师将介绍如何为调查项目寻找资金来源、起草商业计划和确保机构持续发展。
新闻教学技能荟萃
想了解新闻教学的前沿探索?会议将邀请三个大洲的顶尖教育学者讨论调查报道和数据新闻教学的最新方法。学者来自哥伦比亚大学、香港大学、密苏里大学、早稻田大学、BBC新闻学院等机构。
特别活动欣赏风光
主办方将在首日举办欢迎宴会,次日晚举办晚宴。与会者在会后还可参与喜马拉雅山远足活动或搭乘飞机远眺珠穆朗玛峰风光。
也有结交新朋、联系合作的好机会!
“人”是大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会议将举办交流、讨论活动,为与会者创造结识优秀记者和顶尖专家的机会。和新闻界同伴一起交流故事想法、构想合作,说不定好点子会由此迸发。
更多日程将持续公布,请关注全球深度报道网的更新。
2. 参会人员:
普利策奖、欧洲新闻奖和亚洲出版业协会奖(SOPA)的部分得主与业界优秀的数据培训师都将参会。到目前为止,我们已有50个工作坊、小组讨论和“闪电”分享。
演讲者包括:前《波士顿邮报》“聚焦”小组编辑、普利策奖得主Walter V. Robinson,美联社记者、普利策奖得主Martha Mendoza,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务长Sheila Coronel,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总监、教授陈婉莹,巴基斯坦The News调查记者Umar Cheema,印度调查新闻中心主编Sayed Nazakat,韩国调查新闻中心总编和创始人Yongjin Kim,马来西亚《今日大马》创始人Steven Gan,《尼泊尔日报》编辑和总监Kunda Dixit等。
还有更多大牛前来参会,我们期待你也能来!一起交流业界问题、结识新朋,共推调查新闻发展。
3.
上周一公布的2016年普利策奖名单中,调查报道大放异彩,斩获6项报道奖。深度君对捧得公共服务奖的美联社报道和摘取国内报道奖的《华盛顿邮报》调查作了解析,接着聊聊其他获奖报道如何“调查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