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庫
調查血汗工廠,記者可藉助哪些資源?
|
針對供應鏈的調查,一直以來都是調查性新聞的富礦。全球深度報道網資源庫收集並發布了相關數據庫、數字工具和經典調查案例,以期為報道供應鏈的記者指點迷津。
全球深度報道網 (https://cnarchive.gijn.org/tag/%E6%B7%B1%E5%BA%A6%E6%8A%A5%E9%81%93/page/5/zh-hant/)
數據新聞越來越來吃香,世界上有哪些新聞院校設立相關項目或課程呢?教學水平如何?女性的褲子口袋真的比男性的小嗎?哪些品牌的牛仔褲口袋較大?本期數據新聞精選分享兩則動態:一份有關全球數據新聞教育現狀的研究;一篇嚴肅探討褲子口袋大小問題的可視化案例。
上周末,有關疫苗的話題幾乎佔據了所有社交媒體的注意力。網易數讀做了第一篇通過數據新聞呈現中國疫苗問題的文章。通過梳理近五年來引發公眾疫苗恐慌的事件,以及近五年來涉及人用疫苗的刑事和民事判決書,新聞發現:疫苗問題是中國社會的一個周期性問題,背後與不合法的疫苗採購密切相關。
調查新聞究竟是什麼?雖然定義各不相同,但是專業的記者們對於調查報道的主要特徵早已形成了共識。全球深度報道網的《深度報道錦囊》系列視頻第一集《如何定義“調查新聞”?》,由執行主管David Kaplan為你講解調查新聞從業者對此行業的定義。
自從北京煤改氣之後,在過去的九個月里,北京人民難得享受到了湛藍的天空和清新的空氣。的確,空氣的優異程度創下了近年來之最。《金融時報》從Nasa的衛星數據中,收集了2005年1月到2018年5月間,二氧化氮濃度可視圖。
此外,記者Xaquín G.V.根據網民在Google上的問題搜索記錄了一份可視化日記。他發現,北美人和東亞人總需要修理馬桶,前蘇聯國家的人要修洗衣機,這是怎麼回事?
今年1月,香港律政司司長鄭若驊被曝僭建,媒體在此事件的調查上大施拳腳,通過翻查公開資料找出多項證據。調查記者們的查冊功夫看起來眼花繚亂,其實個中章法並不難。深度網特邀《香港01》調查記者Selina Cheng,為我們復盤了當時記者查冊的過程,親授一步步拿到公開資料的步驟。
在早前閉幕的全球編輯協會峰會(GEN Summit)上,人工智能(AI)成為熱議焦點。這項技術正在以及將如何改變媒體的內容生產與商業生態,會給媒體、技術研究人員和讀者帶來了怎樣的啟示?
“移動報道”專欄又和大家見面了!資深移動報道記者Ivo Burum將帶大家進入“講故事的人”的角色,分享一個視頻形式的調查故事是怎樣煉成的:如何構思主題、確立焦點、制定拍攝計劃,以及如何在拍攝與製作過程中始終聚焦你的調查。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數據記者若無法找到想要的數據,從數據中挖掘故事也就無從談起。特別在亞洲,相對而言,很多國家和地區的政府數據仍然不夠透明;同時,也因數據集的結構、格式不一致、不規範等問題,導致數據可用程度較低。亞洲的記者們應如何查找本地區的數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