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Publica
他們捧獎,源於調查有方——普利策獎調查報道方法一覽
|
上周一公布的2016年普利策獎名單中,調查報道大放異彩,斬獲6項報道獎。深度君對捧得公共服務獎的美聯社報道和摘取國內報道獎的《華盛頓郵報》調查作了解析,接着聊聊其他獲獎報道如何“調查有方”。
全球深度報道網 (https://cnarchive.gijn.org/tag/%E8%B0%83%E6%9F%A5%E6%8A%A5%E9%81%93/page/18/zh-hant/)
上周一公布的2016年普利策獎名單中,調查報道大放異彩,斬獲6項報道獎。深度君對捧得公共服務獎的美聯社報道和摘取國內報道獎的《華盛頓郵報》調查作了解析,接着聊聊其他獲獎報道如何“調查有方”。
數據調查如何做得深入且精準?《華盛頓郵報》普利策獲獎報道就是典範。他們創建全國性數據庫、採訪當事人,從槍擊特徵、案件處理方式深究官方問責體系弊病。調查為何具有影響力?如何讓數據與調查相輔相成?如何以可視化直觀展示數據?請看深度君的獨家解析。
這幾天,美聯社的普利策獲獎報道刷屏了。4名記者耗時18個月,起底東南亞漁業虐待勞工黑幕,觸發司法部門調查, 引發行業改革。這回深度君不談故事,聊一聊他們用了哪些調查手法做出專業報道,幫助2000名被囚勞工重獲自由。
南非的報道環境惡劣, 但調查記者仍堅持追蹤事實真相,發表佳作。第11屆南非調查報道最高獎Taco Kuiper Award於3月18日公布獲獎入圍名單,這些優秀作品反映了調查報道的新趨勢。
深度君經授權轉載刺蝟公社與BuzzFeed深度調查部主編Mark Schoofs的對話,看Buzzfeed如何看待調查報道的現時價值、未來走向以及記者的專業品質。
“報道亞洲”——第二屆亞洲深度報道大會將於2016年9月23日至25日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舉行。即日起大會正式開放註冊,並為優秀記者提供30多份參會獎學金。快來參加吧!
不依託專業媒體,也能集思廣益、獲得資助,做出靈活優質的報道——眾籌的一眾優點促使全球不少新聞人自立門戶,利用這一日趨普及的商業模式,在保障內容質量的同時,培育新的讀者群體。那麼眾籌的深層意義在哪裡?請看深度君最新編譯的解析。
在福島核事故5周年之際,深度君分享了日本記者的報道經驗,而經歷了“東方之星”沉船事故、天津爆炸等重大突發事件的中國記者也在反思:如何判斷新聞的重要性?如何在突發新聞發生時做好及時報道和深度報道?
5年前的3月11日,日本發生里氏9級地震並引起東北部福島核電設施事故,截止目前約有1.59萬人在地震中喪生,仍有2561人下落不明,重建道路充滿荊棘。重災後,日本記者做出了不少有價值的災難調查,探索新的調查報道方式。想知道他們是如何追問政府責任、引起輿論監督的?總結了哪些災難報道經驗?請跟着深度君一起回顧他們的探索之路。
採訪是個系統工程:記者需要找到合適對象,採訪前做足功課、列好提綱,在提問時抓住主線、步步深入,有遺漏不斷追問。每一步做好的關鍵在哪裡?做平衡報道,如何在採訪中打好基礎?深度君經授權轉載澎湃新聞記者藍天彬的分享,以豐富實例告訴你其中的要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