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報道技術
他們如何揭開世衛援救人員的性侵醜聞?
|
2019年初,新人道主義新聞社的記者在前往剛果的埃博拉疫區途中聽說了一些援助人員對當地女性實施性侵或“以性換薪”的醜聞。他們之後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搜集證據,並與湯森路透基金會就此發起了聯合調查。這篇文章中,參與項目的編輯講述了這篇報道的幕後故事。
全球深度報道網 (https://cnarchive.gijn.org/tag/%E8%B0%83%E6%9F%A5%E6%8A%A5%E9%81%93/page/3/zh-hant/)
2019年初,新人道主義新聞社的記者在前往剛果的埃博拉疫區途中聽說了一些援助人員對當地女性實施性侵或“以性換薪”的醜聞。他們之後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搜集證據,並與湯森路透基金會就此發起了聯合調查。這篇文章中,參與項目的編輯講述了這篇報道的幕後故事。
歷屆 TED 大會上,不乏跟調查報道相關且有趣的演講。我們為你精選了以下七個演講值得關注的演講,講者不僅包括新聞工作者,也有作家和社會活動家,而主題也涵蓋從揭露貪污腐敗到調查秘密監獄,從應用隱密攝像鏡頭到追查失蹤人口。
社交媒體信息是調查中常見的信息來源之一,但因為信息量巨大,社交媒體本身的搜索引擎功能又十分有限,找到我們想要的信息往往非常困難。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向您詳細介紹如何使用第三方工具查找、分析社交媒體信息。
新冠疫情讓世界各地的電影節也不得不在線上舉行,透明電影節(F4T)就是其中一例。這是一個關注全球腐敗問題的電影節,我們從此次影展片單中精選了五部值得一看的調查紀錄片。內容涉及醫療腐敗、官商勾結而導致環境災難等議題。
在伊朗被關禁閉一段時間後,莎拉·舒爾德開始探索禁閉意味着什麼,並圍繞這個主題創作了一系列作品。疫情期間,她將自己關於禁閉的劇作《盒子》搬上了 Zoom,將這個戲劇帶給正在經歷孤獨的全球觀眾,在線上空間營造出「集體見證」。
Paul McNally 製作了南非第一個關於冤案的調查播客《不在場證明》,在這篇文章中,他總結了在寫作、製作和編輯播客《不在場證明》(Alibi)時的一些經驗,以及一些關於如何避免犯同樣錯誤的建議。
8月4日,黎巴嫩貝魯特港口發生了嚴重爆炸,造成200多人死亡,約30萬人無家可歸。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次非核爆炸。全球深度報道網採訪了三間媒體,他們的通過跨境協作、開源調查等方式,深挖爆炸原因,以及為什麼如此大量的危險品能在港口停留這麼長時間。
全球深度報道網成員、秘魯調查媒體 Convoca 一直在調查重金屬污染問題。那些血液含鉛量超標的受害者到底經歷怎樣的厄運?他們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又有怎樣的遭遇?在最新發表的系列報道中,Convoca 選擇以互動漫畫來講述他們的故事。
在這期「工具箱」欄目中,我們採訪了俄羅斯非營利調查新聞網站 IStories 的總編輯羅曼·阿寧。2009年,他就加入了「有組織犯罪和腐敗報告項目」,多年來參與了多宗腐敗案件的調查。在調查過程中,他需要高度保護個人隱私,同時對海量數據進行批處理,哪些工具幫助他實現了這些目標?
性暴力報道曾在很長時間裡得不到重視,常被人們與花邊新聞混為一談,無法成為特定的新聞報道領域,記者們也普遍缺乏相關領域的報道經驗。但成立於 2008 年的法國調查媒體 Mediapart 在這十多年中,通過多篇專業、紮實且富有人文關懷的調查報道,讓性暴力成為人們共同關注的議題。全球深度報道網法語編輯 Marthe Rubió 專訪了 Mediapart 的資深記者 Lénaïg Bredoux 和 Marine Turchi,與她們一起討論了媒體應該如何報道性侵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