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六年 最新普查剖析內地調查記者行業變化

在技術、市場、輿論環境等正快速改變着新聞生態的當下,中國國內的調查性報道現狀如何?調查記者分布於何處、待遇和處境有何變化?12月4日,一份題為《新媒體環境下調查記者行業生態變化報告》正式發布,通過分析全國性普查所得數據,探討當前國內調查記者的總體特徵、職業觀念和生存狀態。

亞洲調查新聞的未來

我們正在和很多問題進行較量。迪克西特說,比如過度商業化,再比如,儘管媒體人手中握有政府不當行為的證據,但他們都不願做第一個丟出石頭的人。

開放、系統與安全:數字時代調查記者的新“信條”

科技進步使調查報道的方法與工具日新月異。調查記者如何順應數字時代的潮流,更好地把握技術紅利,做出有價值的調查報道?開放社會基金會的獨立新聞項目總監María Teresa Ronderos提出當下調查記者必須牢記的三個新“信條”,並分享了多個有關數字與人身安全保護的國際資源平台供記者參考。

中青報調查記者:做調查,學會析“信息”,選“角色”

做調查報道就像做一道數學題,用實證嚴密推理,用事實描述事實。如何才能有效分析信息、查找線索?暗訪中,如何合理選用“角色”突破阻礙?深度君經授權轉載微信公號“青年記者”(ID:qnjzbj)的分享,為你解析記者如何以“信息”和“角色”做好調查。

100多個國家記者將齊聚挪威大會

今年的全球深度報道大會成功吸引了100多個國家的記者參會!10月8日至11日,挪威利勒哈默爾將見證世界各地的記者歡聚一堂、共商新聞未來的盛景。

福島危機後:進擊的日本調查記者

儘管日本前不久剛通過的保密法進一步限制了新聞自由,一些日本調查記者們仍然在努力尋找新途徑進行深度報道。日本調查記者現在遭遇的困境是,他們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可持續商業模式。

我們為什麼要來亞洲

在過去的20年間,深度報道機構在世界各地蓬勃發展,亞洲卻成為這一潮流中的“三無”地區:沒有調查網絡、沒有年度會議、沒有支持深度報道的基金。但歷史站在我們這一邊。聰明的領導人知道,要實行反腐和政府問責,他們需要一個深度報道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