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報道
從選題、採訪到素材處理,視頻報道要如何做?
|
孫釗是紅星新聞的視頻記者,從業五年多,他總是在突發事件中第一時間介入新聞事件開始進行採訪突破,也在不斷探索如何用視頻更好地表達新聞選題。在這篇訪談中,他分享了自己思考選題、採訪突破和處理影像素材的方法。
全球深度報道網 (https://cnarchive.gijn.org/tag/%E4%BA%8B%E5%AE%9E%E6%A0%B8%E6%9F%A5/zh-hant/)
孫釗是紅星新聞的視頻記者,從業五年多,他總是在突發事件中第一時間介入新聞事件開始進行採訪突破,也在不斷探索如何用視頻更好地表達新聞選題。在這篇訪談中,他分享了自己思考選題、採訪突破和處理影像素材的方法。
“有據核查”是2020年成立的獨立事實核查平台,專註於對中文國際新聞進行事實核查。它主要依靠志願者運作,連接了大學、媒體和互聯網平台三方力量,也通過工作坊、訓練營等形式提升公眾媒介素養。在這篇文章中,主理人魏星分享了創辦這個項目的初衷和它的運營方式。
戰爭從來都不止於槍彈與炮火。社交媒體本身易滋生和傳播謠言的屬性,以及參戰方多種多樣的信息投放策略,讓輿論的戰場愈發硝煙瀰漫。在眼下正在經歷的這場戰爭中,有哪些事實核查的機構在行動?
你有沒有遇到過報道發布後引起巨大爭議的事件?要使你的報道無懈可擊,需要從一開始就對每個關鍵事實進行核查。瑞典新聞調查欄目《調查》多年來調查過多起醜聞,但極少引發爭議,這些都得益於他們在刊出前的核查功夫。這篇文章中,他們就分享了在報道刊出前,三個必須要做的核查功課。
烏克蘭危機爆發後,人們迫切希望了解局勢的最新變化,但在紛繁複雜的信息中篩選出真實、有效內容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尼曼新聞實驗室整理了一份了解烏克蘭最新局勢的可靠信源清單,內容包括了推特關注列表、新聞媒體、Telegram 頻道、事實核查頻道、互動地圖等等。
要如何對線上的虛假信息進行調查?兩位資深事實核查專家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了三個好用的工具——WeVerify、Twitonomy、Tgstat,分別幫你調查圖像/視頻、Twitter、Telegram;除此之外,他們還分享了一個調查聊天群組裡虛假信息的方法——眾包。
挪威的諾貝爾委員會今年決定將和平獎授予兩名記者,在社交媒體傳播上大量虛假信息泛濫的當下,這一決定可以激勵記者們回歸本質——更加專註於尋求新聞事實。香港大學新聞與傳媒研究中心創始人、資深記者陳婉瑩在這篇文章中反思了新聞業的現狀,並討論了雷薩(Maria Ressa)和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獲獎的意義。
最近幾年,經過處理過的虛假圖片和將真實圖片混雜虛假信息以誤導受眾的情況,正變得越來越普遍。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會介紹 Photo Sherlock、TinEye 等幾款免費工具,手把手教你追查網絡圖片的來源、驗證圖片的真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於複雜的調查報道來說更是如此——不僅需要在線調查工具來搜集資料,數據保護工具來確保安全,還需要可視化工具來進行呈現,任務管理工具來進行統籌合作。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採訪了多為全球頂尖的調查記者,看看他們的必備工具清單中都有哪些工具。
《紐約時報》記者凱文·羅斯追蹤報道了一名在哈佛大學接受良好教育的知識女性,是如何成為一個熱衷於分享陰謀論的“表情包女王”的。表情包是激進主義者最常用的傳播工具之一,而羅斯的報道準確地展現了這一信息媒介是如何發揮效用,並讓我們知道這一工具背後的使用者面貌極其多元。在這篇文章中,凱文分享了自己是如何找到這個選題以及如何操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