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自由
“我們會繼續報道他生前所關心的議題” 5·3世界新聞自由日
|
“新聞自由如同任何一種自由,永遠不會一勞永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奧德蕾·阿祖萊在今年的世界新聞自由日致辭中提到。從許多調研數據來看,全球範圍內,新聞自由正面臨空前威脅,而記者捍衛自由的努力也從未停止。
全球深度報道網 (https://cnarchive.gijn.org/tag/%E5%8D%AB%E6%8A%A5/zh-hant/)
“新聞自由如同任何一種自由,永遠不會一勞永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奧德蕾·阿祖萊在今年的世界新聞自由日致辭中提到。從許多調研數據來看,全球範圍內,新聞自由正面臨空前威脅,而記者捍衛自由的努力也從未停止。
不論規模大小,越來越多的新聞機構已意識到數據報道的重要性,及其背後蘊藏的技術、時間等各種成本。對於預算和人手都十分有限的小型媒體機構而言,數據新聞是否值得投入?若答案為肯定,又有哪些路徑可循?
對很多調查記者來說,政府網站是他們對一些關於公眾利益問題(比如地方規劃、發展和支出等)進行調查的起點和數據來源。不過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記者或者新聞機構建立的“民間數據庫”,也能幫你在調查時找到數據,比如本文這份清單。
英國數據可視化專家Andy Kirk一直關注該領域的最新進展,每月及每半年都會總結當期值得關注的人物、文章、項目等。他最近就發表了2017上半年最新的數據可視化動向。
本周數據新聞精選分享三個數據可視化項目,看《衛報》如何拆解執政保守黨大選失利因素,隨《印度斯坦時報》揭開德里女生讀重點高中難的真相,再通過《巴黎競賽畫報》了解法國就業機會外遷的狀況。
如今,情緒常比事實更容易左右輿論。在《衛報》數據編輯Helena Bengtsson看來,去連接這樣“重情緒輕事實”的讀者,並更好地與之對話,是媒體的當務之急。
全球深度報道網的“每周數據新聞精選”(Top Ten #ddj),將分享由社交網絡程序NodeXL統計得到的最熱門#ddj話題推文,盤點全球數據新聞的趨勢、成果、創意和趣味。本期精選帶你看數據如何揭示趨勢,以及可視化如何化身記筆記、釋知識的利器。
歐洲的調查記者面臨著哪些風險,小型機構如何維持獨立性並爭取到報道的資源,新聞業的變化、以及不變的東西是什麼……在與亞美尼亞Hetq Online網站的對談中,前《衛報》調查編輯David Leigh分享了他的看法。
倫敦時間12月6日晚,2016英國新聞獎評選委員會在倫敦出版業工會禮堂宣布了獲獎名單。該獎項的設立旨在重振英國新聞業,鼓勵與推廣能吸引公眾、又能對公共利益產生積極影響的新聞報道,並尤其關注報道的社會意義。今年有哪些面向英國受眾的報道獲得嘉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