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
“訂閱難”困境:為什麼越來越少人願意為新聞埋單?
|
如何讓用戶願意付費並持續付費,仍舊是困擾新聞業的一大難題。統計數據顯示,美國雜誌媒體訂閱數在疫情期間持續降溫,印刷報業更是下滑明顯,過去兩年內訂閱數總體下滑7%。這篇文章編譯了近期多份研究成果,挖掘新聞業“付費難”困境背後的潛在受眾心理並探索可行的出路。
全球深度報道網 (https://cnarchive.gijn.org/tag/%E5%8F%AF%E6%8C%81%E7%BB%AD%E5%8F%91%E5%B1%95/zh-hant/)
如何讓用戶願意付費並持續付費,仍舊是困擾新聞業的一大難題。統計數據顯示,美國雜誌媒體訂閱數在疫情期間持續降溫,印刷報業更是下滑明顯,過去兩年內訂閱數總體下滑7%。這篇文章編譯了近期多份研究成果,挖掘新聞業“付費難”困境背後的潛在受眾心理並探索可行的出路。
“有據核查”是2020年成立的獨立事實核查平台,專註於對中文國際新聞進行事實核查。它主要依靠志願者運作,連接了大學、媒體和互聯網平台三方力量,也通過工作坊、訓練營等形式提升公眾媒介素養。在這篇文章中,主理人魏星分享了創辦這個項目的初衷和它的運營方式。
短視頻迅猛的發展勢頭,讓許多傳統媒體也紛紛入局。但對於習慣陳述事實、藉助長視頻進行新聞敘事的傳統媒體來說,在像抖音、快手這樣的短視頻平台上進行內容創作,無疑充滿了挑戰,這篇文章總結了短視頻運營戰略的三個關鍵點和四個方法。
播客在全球都變得越來越流行,成為文字和視頻之外另一個重要的新聞載體。對編輯部來說,採用什麼樣的方式才能將播客與新聞報道無縫結合?這篇文章分享了9個技巧,包括用播客講述新聞背後的故事、將長報道轉化成播客、用新形式重現舊聞等等。
全球各地的深度報道記者正在面臨著不同方面的挑戰,包括但又不限於法律風險、網絡安全和媒體業務的可持續發展等等。為了更好、更全面地協助世界各地的深度報道記者和數據新聞從業者,我們在今天推出了“GIJN 諮詢”(GIJN Advisory)服務——這是一項深度諮詢服務,會由相關的行業專家根據媒體的具體需求,提供經營策略建議、網絡安全培訓、工具使用指導、甚至法律支援等服務。
今年是《衛報》成立的第200周年。作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傳統媒體,它的經典性不言而喻,而更吸引人的則是它在時代變遷、技術變革中倖存並保持“年輕”的原因。這篇文章回顧了《衛報》所經歷的技術變遷、衝擊與挑戰,其在時代浪潮中抓住機遇成功實現數字化的過程,或許也能為國內一些傳統媒體的轉型帶來參考。
新冠疫情在給傳統媒體帶來衝擊的同時,也在為新媒體創造機遇。如何才能順應時代潮流,實現媒體的互聯網轉型?在這篇文章中,來自亞洲各地的專家們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包括改變工作流程,建立多元的營收模式等,但最重要的,是改變公司文化和員工的思維方式。
愈來愈多大學將資源投放於調查新聞的教學與實踐。去年10月,有6個以大學為基地的調查報道中心加入了 GIJN。在這篇文章中,Olivier Holmey 採訪了挪威、日本、南非和北美幾間大學調查報道中心,探尋這一趨勢背後的原因和這個模式的優劣之處。
2011年阿拉伯之春後,突尼斯的媒體發展環境空前寬鬆,脫口秀節目爆炸性成長、醜聞滿天飛,但調查報道仍十分稀缺。為了改變這一狀況,一群突尼斯記者成立了媒體 Inkyfada,聚焦數據新聞和音頻報道等多種創新的報道形式,並透過實現收入多元化以保障其自主性。他們是如何一步一步做到的呢?
世界上多數國家已經封關好幾個月了,我們仍然很難說清新冠疫情究竟對新聞業造成了怎樣的影響。但可以肯定的是,受眾對於優質可靠信息的需求度變得前所未有的高漲,這對於新聞媒體來說,是一個與受眾建立持久關係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