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地理空間技術可以為我們做什麼?
|
地理空間技術不僅可以用於遏制疾病爆發、幫助政府和醫療專家應對疫情,也有助於預防大規模流行病的爆發。地理空間技術是如何在非典、瘧疾、到 H1N1、寨卡等流行病爆發中發揮作用的?
全球深度報道網 (https://cnarchive.gijn.org/tag/%E5%8F%AF%E8%A7%86%E5%8C%96/zh-hant/)
地理空間技術不僅可以用於遏制疾病爆發、幫助政府和醫療專家應對疫情,也有助於預防大規模流行病的爆發。地理空間技術是如何在非典、瘧疾、到 H1N1、寨卡等流行病爆發中發揮作用的?
好的新聞產品從無到有,都得經歷細細打磨。Poynter的數字工具記者Ren Laforme此次介紹的八個記者必備工具,都是他從網站的每月簡報中抓取出來、各地記者最愛用工具中的佼佼者。讓我們來看看,從創意構思,到多樣化呈現,這些工具是如何助媒體人一臂之力。
本周的“數據新聞精選”欄目將為你分享整理好的數據源,讓Uber的工程師帶着你,做專業的數據可視化;另外,兩名數據新聞愛好者想象了一下數據新聞未來的發展趨勢,並總結出數據新聞未來所可能演進出的三種形態。
一個數據新聞的誕生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其最終達至受眾的效果,卻難以觀察,也不如社交媒體和短視頻那樣容易變現。本期數據新聞精選談談評估數據新聞的幾點準則,以及透過路透社的可視化報道,了解上周老撾大壩坍塌事故的影響。
近日,被譽為新聞設計界的奧斯卡大獎——美國SND數字媒體設計大賽在其官網上公布了2017年全球數媒設計大賽的獲獎名單。全球共有60多家媒體獲獎,其中一半的獎項由《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包攬。中國參賽媒體中,人民日報媒體技術公司、浙江新聞、澎湃新聞和《南華早報》的多個作品獲得優秀獎。
2014年7月底,前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書記周永康因嚴重違法違紀被中央開除黨籍,多名部下和親屬被帶走調查。消息一出,中國新聞機構紛紛發表相關調查報道。其中財新傳媒數據可視化實驗室出品的《周永康的人與財》以互動頁面的形式清晰展現事件中千絲萬縷的關係網,點擊量超過400萬。
數據調查如何做得深入且精準?《華盛頓郵報》普利策獲獎報道就是典範。他們創建全國性數據庫、採訪當事人,從槍擊特徵、案件處理方式深究官方問責體系弊病。調查為何具有影響力?如何讓數據與調查相輔相成?如何以可視化直觀展示數據?請看深度君的獨家解析。
科技的迅速發展促使輕快方便的移動端成為媒體搶佔市場的熱點,新聞產品也愈加重視讀者偏好和用戶體驗。什麼才是一款新聞app的必備修養?有什麼成功經驗可供借鑒?在2015全球深度報道大會上,美國新聞網站ProPublica的新聞應用開發員Lena Groeger分享了幾大通用設計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