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創新
從瀕臨倒閉到年收入破億,法國調查媒體 Mediapart 是如何做到的?
|
Mediapart 是一間法國調查媒體,它沒有廣告,也不依賴政府補助,去年收入卻高達驚人的2130萬歐元,其中98%來自於訂戶。它十年前也曾處於瀕臨倒閉邊緣,卻透過獨家的深度報道、創新的經營模式成長成了法國最具影響力的媒體之一。GIJN 的法語編輯 Marthe Rubio 在這篇文章中探究了 Mediapart 成功的秘訣。
全球深度報道網 (https://cnarchive.gijn.org/tag/%E5%AA%92%E4%BD%93%E5%88%9B%E6%96%B0/zh-hant/)
Mediapart 是一間法國調查媒體,它沒有廣告,也不依賴政府補助,去年收入卻高達驚人的2130萬歐元,其中98%來自於訂戶。它十年前也曾處於瀕臨倒閉邊緣,卻透過獨家的深度報道、創新的經營模式成長成了法國最具影響力的媒體之一。GIJN 的法語編輯 Marthe Rubio 在這篇文章中探究了 Mediapart 成功的秘訣。
愈來愈多大學將資源投放於調查新聞的教學與實踐。去年10月,有6個以大學為基地的調查報道中心加入了 GIJN。在這篇文章中,Olivier Holmey 採訪了挪威、日本、南非和北美幾間大學調查報道中心,探尋這一趨勢背後的原因和這個模式的優劣之處。
許多媒體急於推出會員計劃而忽略了一個關鍵的先決條件:培養和了解自己的忠實受眾。 波蘭媒體 Outriders 從低成本的電子報起步,並通過和 Instagram 上網紅合作的方式,在短短兩年內讓訂戶增長了超過3萬人。這篇文章詳細介紹了他們的媒體增長策略。
在伊朗被關禁閉一段時間後,莎拉·舒爾德開始探索禁閉意味着什麼,並圍繞這個主題創作了一系列作品。疫情期間,她將自己關於禁閉的劇作《盒子》搬上了 Zoom,將這個戲劇帶給正在經歷孤獨的全球觀眾,在線上空間營造出「集體見證」。
建築師魏茨曼在2010年創立了「法證建築學」,透過研發創新的調查工具和受託進行 3D 建模、數據挖掘、機器學習和音頻分析等方式,讓過去屬於執法部門專利的調查方法也能為媒體所用,透過紮實的證據來形塑公共討論和檢驗公共政策。魏茨曼為什麼想創辦這個機構?十年來他們又完成了哪些令人矚目的調查項目?
世界上多數國家已經封關好幾個月了,我們仍然很難說清新冠疫情究竟對新聞業造成了怎樣的影響。但可以肯定的是,受眾對於優質可靠信息的需求度變得前所未有的高漲,這對於新聞媒體來說,是一個與受眾建立持久關係的良機。
現在,全球各地的非營利媒體機構都在借用商業媒體的策略以可持續發展。除了訂閱制之外,非營利媒體可以開拓哪些商業策略?如何根據自身特性有效運營這些商業策略?在媒體經營管理戰略方面有着近二十年的經驗 Ross Settles 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了他的觀點。
龐雜且重複度較高的新聞資訊總是會讓人感到疲憊。印度新聞聚合平台 Inshorts 看中了這點需求,將上千個字的新聞稿件濃縮成六十字以內的摘要,用戶只要在新聞卡中滑動,就可以迅速了解信息。它已成為印度最受歡迎的新聞媒體之一,他們的成功經驗都有哪些?
媒體賺錢本身已經很難了,更何況是很難產生直接收益的深度報道業。但創造收入卻是新聞機構無法迴避的問題。如何讓深度報道可持續發展?我們邀請了10位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新聞人和專家,聽聽看他們都有哪些建議。
意大利調查報道項目(IRPI)成立於2012年。在募資困難、缺乏資深記者加入和人身安全面臨威脅的背景下,幾名年輕的調查記者通過跨境合作,走出了一條國際化路線。這不僅讓他們的作品遍及全球媒體,也反映了現今跨國犯罪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