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報道精選:冬奧會前,走一趟北京

2015年成功申辦冬奧會以來,北京和環京縣城都出現了變化。如今冬奧會開幕在即,那些環京縣城發展如何?哪些在環京買房的人們,有沾光了嗎?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1月份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帶大家走一趟北京。

性騷擾/性侵報道中,如何平衡隱私保護和案件解決?

2019年初,新人道主義新聞社和湯森路透基金會就國際救援團體在剛果期間實施性侵或“以性換薪”的醜聞進行了聯合調查。此後,有調查委員會向他們索取受害女性的資料,但遭到了拒絕。報道性暴力案件後,如何在保護當事人隱私和促成案件解決之間進行權衡?新人道主義新聞社調查編輯分享了他們的技巧。

如何採訪創傷事件的受害者/倖存者?

採訪經歷過暴力、犯罪或是災難等創傷事件的受害者/倖存者是一件很棘手事情,這類訪問可能會有給當事人造成二次傷害的風險,或是其他道德困境。墨西哥調查記者 Marcela Turati 從事多年創傷事件的採訪,在這篇文章中,她和我們分享了採訪受害者/倖存者的15點建議。

他們如何揭開世衛援救人員的性侵醜聞?

2019年初,新人道主義新聞社的記者在前往剛果的埃博拉疫區途中聽說了一些援助人員對當地女性實施性侵或“以性換薪”的醜聞。他們之後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搜集證據,並與湯森路透基金會就此發起了聯合調查。這篇文章中,參與項目的編輯講述了這篇報道的幕後故事。

在中國、法國和印度,她們是如何報道性侵/性騷擾案件的?

來自中國、法國和印度的三位在調查性暴力案件方面頗具經驗記者,分享了她們的調查技巧:與受害者(倖存者)建立信任關係的同時,又要保持客觀性,對信息進行多方求證;不要忽略男性目擊者的意見;謹慎選擇採訪和報道時的措辭;直到最後一刻,受訪者的同意都至關重要……以及「性侵與性無關,它只與權力有關」。

法國調查媒體 Mediapart 如何報道性侵案件?

性暴力報道曾在很長時間裡得不到重視,常被人們與花邊新聞混為一談,無法成為特定的新聞報道領域,記者們也普遍缺乏相關領域的報道經驗。但成立於 2008 年的法國調查媒體 Mediapart 在這十多年中,通過多篇專業、紮實且富有人文關懷的調查報道,讓性暴力成為人們共同關注的議題。全球深度報道網法語編輯 Marthe Rubió 專訪了 Mediapart 的資深記者 Lénaïg Bredoux 和 Marine Turchi,與她們一起討論了媒體應該如何報道性侵案件。

如何報道性騷擾/性侵案件?

針對性騷擾/性侵的報道並不算「新」,但在2017年 #MeToo 運動席捲全球後,針對這類事件的調查報道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但由於當事人的心理創傷和社會文化的壓力,報道這類案件並不容易。如何為故事找到紮實的證據?如何在採訪過程中避免對當事人造成二次傷害?如何突破社會文化的限制,擴大報道的影響力?

#MeToo需要報道者,更需要行動者

今年的亞洲調查報道年會特別開設了#MeToo亞洲報道專場,座無虛席。當日本記者伊藤詩織(Shiori Ito)走向麥克風時,台下一片寂靜。伊藤詩織是BBC紀錄片《日本之恥》的女主角。她去年公開指控,2015年實習結束時遭遇了日本TBS電視台長官、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御用記者”山口敬之(Noriyuki Yamaguchi)的迷奸。“我發現自己作為被性侵犯的受害者很無力,但如果自己不敢面對事實,不能說出真相,我有什麼資格做記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