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數據新聞精選
每周數據新聞精選 | 以事實核查對付總統嘴炮
|
全球深度報道網的“每周數據新聞精選”(Top Ten #ddj),將分享由社交網絡程序NodeXL統計得到的最熱門#ddj話題推文,盤點全球數據新聞的趨勢、成果、創意和趣味。本期精選帶你看《華盛頓郵報》如何鑒別特朗普的不實言論,538對議員投票數據的分析,IRE搶救數據的努力,以及國際信息圖表獎的獲獎佳作。
全球深度報道網 (https://cnarchive.gijn.org/tag/%E6%95%B0%E6%8D%AE%E6%96%B0%E9%97%BB/page/12/zh-hant/)
全球深度報道網的“每周數據新聞精選”(Top Ten #ddj),將分享由社交網絡程序NodeXL統計得到的最熱門#ddj話題推文,盤點全球數據新聞的趨勢、成果、創意和趣味。本期精選帶你看《華盛頓郵報》如何鑒別特朗普的不實言論,538對議員投票數據的分析,IRE搶救數據的努力,以及國際信息圖表獎的獲獎佳作。
通過梳理背景材料,以長篇敘事、數據圖表、圖片影像或交互可視化等方式,來呈現與分析事件根源、影響範圍與發展趨勢,解釋性報道能幫助讀者更深入地了解複雜的新聞議題。結合國內外報道範例,網易新聞的聞烜介紹了解釋性新聞的發展脈絡,深度網經授權轉載RUC新聞坊的整理,在此分享。
“假新聞”隔三岔五見諸報端網絡,持續引發媒體和公眾熱議。不同背景的研究者如何看待假新聞問題,又提出了怎樣的應對方案?本期精選為你分享兩個假新聞研究案例,以及歐洲數據新聞的發展現狀。
如今,情緒常比事實更容易左右輿論。在《衛報》數據編輯Helena Bengtsson看來,去連接這樣“重情緒輕事實”的讀者,並更好地與之對話,是媒體的當務之急。
過去20年來,互聯網技術極大地改進了調查報道的方法和傳播方式,有效擴大了報道的影響力。在現任BBC互聯網研究專家Paul Myers看來,對於現今的新聞業,技術有哪些價值、又提出了哪些挑戰?
全球深度報道網的“每周數據新聞精選”(Top Ten #ddj),將分享由社交網絡程序NodeXL統計得到的最熱門#ddj話題推文,盤點全球數據新聞的趨勢、成果、創意和趣味。本期分享微軟關於女性對理工類學科態度的研究,歐洲恐襲時間線,一款衛星圖像搜索引擎及更多數據可視化資源。
如何有效處理大量的信息?《芝加哥記者報》這份調查是個很好的參考。該報調查團隊通過整理數百份法院文件信息,披露芝加哥政府為解決警察瀆職官司的每一筆花費,並建立了一個網頁應用來呈現所有的數據。他們是怎樣做的?
看似客觀的數據,實際上可能會受到收集流程中的種種因素影響,而不能夠客觀地反映事實。因此,數據科學家Heather Krause認為,做好數據分析與報道的關鍵在於建立一個數據檔案,從數據收集的各個環節深入了解數據。在下文中,Krause結合報道實例,解釋了考究數據背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一個屬於數據的檔案。
近幾年,在不同的亞洲國家,讀者對獨立可信、關注公眾利益的調查報道的需求與日俱增,一批獨立網絡媒體應運而生。亞洲深度報道大會兩場創業媒體工作坊,邀您聽亞洲五家獨立網媒的五位主編深入探討網媒發展之道。
說起網絡搜索,大家都不陌生,但如何能用網絡搜索查出關鍵人物和事件線索?如何用多個工具完成系統調查?BBC互聯網研究專家Paul Myers多次參與新聞機構和會議培訓,此次還將參加第二屆亞洲深度報道大會,帶來新分享。想知道他有何“人肉”妙招?不妨看看深度君的整合清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