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道
2017中國內地調查報道精選:“後真相”時代值得記錄的深度故事
|
無論技術、平台如何進步,我們相信,專業調查報道的基本要求不會改變。感謝所有調查報道新聞人的努力,讓受眾得享了解真相的權利。
全球深度報道網 (https://cnarchive.gijn.org/tag/%E6%96%B0%E4%BA%AC%E6%8A%A5/zh-hant/)
無論技術、平台如何進步,我們相信,專業調查報道的基本要求不會改變。感謝所有調查報道新聞人的努力,讓受眾得享了解真相的權利。
媒體行業劇烈變革時期,有人出走,也有人堅守。那些堅守的人,懷抱怎樣的價值與理想?騰訊媒體觀察微信公號全媒派帶來了三位傳媒人的堅守故事,他們對當下的新聞行業、記者和媒體人價值的理解,或能給處於迷茫期的同行一些方向上的啟發。
2016年,中國內地有哪些深度報道讓你印象深刻?經與業內人士探討,深度網挑選出以下調查故事。它們或關注個體命運的巨大轉變,拷問制度弊端;或抽絲剝繭探尋權力與資本運作真相,解剖荒謬現實。深度君挑選的報道或掛一漏萬,但這些故事都是對過去一年社會變化的重要記錄,也是對深度報道之監督作用的清晰見證。
天津獨流鎮,如今更為人所知的另一個“身份”是“北方調料造假中心”。1月16日,《新京報》的調查揭露了當地聚集40餘個家庭造假作坊,利用回收的食材、不可食用的工業用鹽製作假冒名牌調料,通過各種渠道銷往全國各地。記者如何對此地展開調查?報道目前帶來了哪些改變?
2014年7月,陳傑辭去《新京報》攝影部主編一職,回到一線做攝影記者。此後兩年,他的行程達到30多萬公里,做了大量重大環境問題的報道。在他眼中,調查報道如何應對禁區?什麼才是新聞業的核心價值?深度君經授權轉載陳傑在“一席”的演講實錄(較原文有刪減),一起聽聽他的心得。
不久前,新京報調查版推出的暗訪調查《京城地下賭局:一場牌莊家狂卷上百萬》一經刊發立刻引發廣泛關注,而且引起北京警方高度重視,警方表示正在開展調查,並將根據調查情況依法予以嚴厲打擊。
而這只是新京報深度調查部副主編張永生和他的調查組團隊眾多暗訪調查中的一角。從去年的天通苑地鐵口保護費、平谷盜金、微整形亂象等調查再到今年的朋友圈虛假廣告、莆田系醫院掘金技法、電商刷單等調查,都是新京報調查組的作品。他們如何把握暗訪調查報道的尺度、應對危險?如何看待做調查報道的意義?又是如何在調查報道中嘗試視頻元素的?深度君經授權轉載“新京報傳媒研究”(id:xjbcmyj)的對張永生的專訪,聽他講講做暗訪調查報道的那些故事。
2015年環境報道領域都有哪些優秀作品?由中外對話舉辦的2016年“最佳環境報道獎”作品徵集將於4月1日截止。獲獎者有機會得到豐厚獎金,作品將會以中英雙語發表。快點擊查看詳情吧!
如何在不同領域如何做出專業的調查報道?有過公司、金融資本、官場、醫藥等領域調查經驗的《新京報》記者封莉寫出了《李曉梅的隱秘斂財術》、《國師曹永正的搖錢樹》等優秀報道,坦言記者需要懂得行業知識、警惕線人一家之辭,抽絲剝繭、揭露真相。深度君經授權轉載封莉為新京報傳媒研究(ID:xjbcmyj)撰寫的文章,看記者是如何憑藉行業知識找到線索源頭。
行業新聞怎麼做?進行調查性報道有哪些操作技巧?記者在調查時,又該怎樣權衡各方利益?深度君經授權轉載新京報傳媒研究(微信ID:xjbcmyj)的文章,看新食品周刊記者郭鐵如何剝開食品信息的堅硬外殼,講述新食品周刊的幕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