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複雜,何以“正面連接”?

去年9月,一家以“面對複雜”為信條的新媒體——“正面連接”上線了,除了追求傳統意義上的信息增量,他們還在試圖拓寬理解增量的邊界。在“正面連接”上線一周年之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如何能在流量為王的時代活下來,並展現這個世界視而不見的重要部分。

新聞有多大可能性?看看這些新聞實驗室怎麼做

所謂“新聞實驗室”,究竟是什麼?這個實驗室里,沒有化學公式,沒有《絕命毒師》里那種經典的放毒防護衣,也沒有測量濕度或者氣壓的工具。但在這裡,創新在這裡成為可能,有時甚至能推動文化變革。它被視為媒體在數字時代的“生存機制”;也有不少人認為,通過它可以找到能立足於未來的商業模式。

中外報業付費牆實踐對比及省思

付費牆是中外報業集團應對收入下滑、擺脫經營危機的自救嘗試。通過與國外相對成熟的付費牆實踐進行對比發現,中國報業囿於經驗不足及體制性約束,在付費牆實踐上更顯坎坷。未來國內媒體的付費牆實踐,應充分利用網絡新技術,以專業化生產、服務化運營、市場化運作連接受眾。在轉型發展中實現在新媒體時代的逆勢上揚。

播客:廣播在網絡時代的重生

廣播這種純語音媒介當下面對窄眾化的趨勢,然而在美國,同樣是純語音為主的播客(Podcast)卻方興未艾,甚至成為一種頗受歡迎的深度報道發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