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技术
回归事实——2021年诺贝尔和平奖对新闻业的启发
|
挪威的诺贝尔委员会今年决定将和平奖授予两名记者,在社交媒体传播上大量虚假信息泛滥的当下,这一决定可以激励记者们回归本质——更加专注于寻求新闻事实。香港大学新闻与传媒研究中心创始人、资深记者陈婉莹在这篇文章中反思了新闻业的现状,并讨论了雷萨(Maria Ressa)和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获奖的意义。
全球深度报道网 (https://cnarchive.gijn.org/tag/%e6%96%b0%e9%97%bb%e4%b8%93%e4%b8%9a%e4%b8%bb%e4%b9%89/)
挪威的诺贝尔委员会今年决定将和平奖授予两名记者,在社交媒体传播上大量虚假信息泛滥的当下,这一决定可以激励记者们回归本质——更加专注于寻求新闻事实。香港大学新闻与传媒研究中心创始人、资深记者陈婉莹在这篇文章中反思了新闻业的现状,并讨论了雷萨(Maria Ressa)和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获奖的意义。
“核真录”原本是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事实核查》课程的教学实验号,从2017年创办至今,已经成为了一个平均每月发稿3-4篇、有着近3万微信粉丝的事实核查媒体。和专业媒体不同,它完全由在校学生自己运作,但同时又保持着和专业媒体一样的新闻专业主义。“核真录”的采编流程是怎么样的?学生们如何确保核查的准确性?作为校园媒体,它面临哪些运营上的困难?在这篇文章中,腾讯全媒派就这些问题采访了指导老师郑佳雯和主编倪奕玮。
在中国海洋大学王天定教授看来,如今的媒体行业,花果飘零,遍地瓦砾,调查性报道陷入低谷,调查记者风流云散,一代人在中国重建新闻专业主义的努力功败垂成。但同时,他也观察到,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调查记者的各种转型尝试,或会给行业带来新的形态与可能。
新闻调查怎么做?上周六刚刚捧得2015年美国影视演员协会奖的电影《聚焦》告诉你:新闻调查应该从敏锐感知事实、找到关键信源一步步开始抽丝剥茧,还原利益和责任链条,追查问题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