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講禮貌」的日本,這名記者開啟了一場信息開放之戰
|
日本報紙的發行量位居全球之最,但因為「太講禮貌」的文化,而不太喜歡曝光醜聞,讓政客下台的報道,大多出自八卦小報而不是主流媒體。資深調查記者澤康臣正在透過申請信息公開、發起新聞從業人員論壇和新聞教育,努力改變這種狀況。
全球深度報道網 (https://cnarchive.gijn.org/tag/%e6%97%a5%e6%9c%ac/zh-hant/)
日本報紙的發行量位居全球之最,但因為「太講禮貌」的文化,而不太喜歡曝光醜聞,讓政客下台的報道,大多出自八卦小報而不是主流媒體。資深調查記者澤康臣正在透過申請信息公開、發起新聞從業人員論壇和新聞教育,努力改變這種狀況。
1988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布,他們將在全球發起2000年前根除小兒麻痹症的行動。不僅是世衛組織,美國的疾病管制與防禦中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也參與了此次號召。然而,距離他們定下的“死線”已經過去18年了,小兒麻痹症還存在嗎?
還在。
但是為什麼呢?
5年前的3月11日,日本發生里氏9級地震並引起東北部福島核電設施事故,截止目前約有1.59萬人在地震中喪生,仍有2561人下落不明,重建道路充滿荊棘。重災後,日本記者做出了不少有價值的災難調查,探索新的調查報道方式。想知道他們是如何追問政府責任、引起輿論監督的?總結了哪些災難報道經驗?請跟着深度君一起回顧他們的探索之路。
儘管日本前不久剛通過的保密法進一步限制了新聞自由,一些日本調查記者們仍然在努力尋找新途徑進行深度報道。日本調查記者現在遭遇的困境是,他們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可持續商業模式。